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由于高中的特殊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的存在感较低,甚至有许多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属于疾病的一种。同时在高中的紧张环境之下,学校也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缩减,将时间都用在了学生的学习上。这样一来则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积压,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文章介绍了当前高中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的开展情况。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一、 引言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正处于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心理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虽然我国中小学心理课程正在积极普及,但是由于高中的特殊性,学校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高考复习中,所以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面临着不小的考研。甚至于有些高中从来没有开展过心理教育课程,这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当前高中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高中阶段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性格叛逆问题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随着身心的逐渐成熟,高中生的叛逆心理也愈发明显。由于父母的专制和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心中的想法,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深度沟通。在学生的想法被父母否定之后,学生会受到打击,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成熟,而父母却认为孩子依然幼稚。这种冲突的加剧将会导致叛逆心理的逐渐严重,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也将学生投向了矛盾旋涡之中,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剧烈的碰撞,,对于成长和学习来说没有任何益处。
(二)学习压力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制度当中,父母往往对于孩子施加了过多的期待,导致孩子身上所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高中的学习是很辛苦的,面临高考,高中生必须付出全部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回报。但是巨大的压力和老师父母过高的期待,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兴趣。面对摸底考试,学生如果发挥失常则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这种负面心态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会导致学生的压力愈来愈大,最终影响到高考的发挥。同时学习压力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重大打击,如果一名学生不会疏导自己的心理压力,那么他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会酿成悲剧。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问题根本无从解决,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则只会让学习压力变成伤害学生的武器。
(三)早恋感情问题
高中生的早恋问题屡禁不止,甚至于当前的高中恋爱问题也变得十分普遍,高中的感情是懵懂的、羞涩的,引起早恋的原因非常多,而面对高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可怕的并不是早恋的发生,而是如何处理高中生早恋。教师和父母的谈话將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尤其是学校的明令禁止和家庭的粗暴教育,早恋问题需要的是平缓疏导,而不能暴力阻碍。很多情况下,早恋是高中生发泄压力的一种方式,两个人在一起相当于宣泄了心里堆积的怨气,互相可以倾诉、谅解、疏导,可是在学校和家庭强行介入之后,学生心中的怨气则会不断累积,以至于上升到影响生活学习状态的地步。所以高中生的早恋问题并不是大问题,反而如何处理其感情问题才是学校和家庭应该反思的。
三、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的混淆
中学《思想政治》是小学《思想品德》和《品德与社会》的深度延伸,均属于德育课的主要内容。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的主体内容更多是和“政治”挂钩,而“品德”的内容只是作为“政治”的外延手臂所存在;同时教师认为心理课程等于德育课程,所以《思想政治》就是心理课程的另一种体,这种观念普遍存在于教师的心中。对于高中文科班来说,政治则跟高考直接挂钩,所以学政治和学其他科目一样,已经丧失了其原有的本质意义。有的高中老师认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开展和高考没有任何关系,而《思想政治》可以顺带着心理教育。这种想法只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积压,同时让心理健康课程成为鸡肋,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疏通,则会逐渐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最终则会体现在学习成绩的下降中。
(二)心理健康教育等于治病
在很多学生心中,如果去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意见,则是“治病”,谁去心理咨询室谁就有“心理疾病”。这种观念的产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严重的影响,而随着教师对心理教育的不重视,则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等于治疗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而提出并开展的人性化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理问题、化解压力。高中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导致教师和学生普遍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医学性质”,而忽视了其全员性的特征。另外,在许多教师和家长心中,学习“好”的孩子不需要心理教育,而学习“差”的孩子则需要心理教育,可实际上,学习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反而更加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错误的观念之下,这些“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严重忽视。
(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课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心理课程,但是心理课程只是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的一个项目,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等于心理课。在高中如此紧张的学习环境之下,心理课的内容达不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为心理课属于理论教育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活动和实践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此外,心理课所解决的心理问题通常较为整体,课程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而对于学生的个人心理问题是无法在心理课上所解决的,即便有的学生想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仅靠心理课也无法为自己找到答案。面对高中的紧张课程安排,心理课还有被划分为自习课的风险,原本一周一节的心理课,也许因为突击测验而取消了当天的教学,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更加不利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