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积极心理学浅析

作者:李俊成 字数:5008  点击: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关涉人们“幸福”的研究。本文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产生背景及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紧接着阐述了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指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和不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一个新兴起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帮助人们更快乐、更积极健康地生活。它强调快乐、满意等积极的情感,认为应该重视人性中那些积极的情感和因素,因此有关积极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宠,它们是高兴、满足、自豪、兴趣和爱等,特别是快乐和主观幸福感。快乐来源于个体良好的社会化,是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并发展亲密友谊、幸福的婚姻、紧密的亲属关系;同时对生活目标的合理期望将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满足和快乐。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

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1.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K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wra King)所始创。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这也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为人类所有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人类的幸福感,迥异于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1.2 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与现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溯源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就曾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思潮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积极心理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提高,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却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而传统心理学许多理论似乎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能和主动性。因此,积极心理学就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的呼唤以及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片面化等情况下应运而生。《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杂志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1998年11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次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明确了积极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成为世界性的心理运动。积极心理学在短短几年内,已从美国扩展到欧洲、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关注。

2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2.1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对于积极情绪,B. L. Fredrick (1998)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and-build)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hought-action)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同时,其它实验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源,而消极情绪则减少了这一资源,并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快乐(happiness)、爱等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新的热点。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本身对自己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关系的追踪研究表明,只有3个月内的生活事件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对于生活事件男女两性有相似的反应,但也存在着一些性别角色的效应:女性持续地体验到琐细的小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受近期的整体条件的影响。关于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与主观幸福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格特性为信任、情感稳定性、控制欲、耐性等等。跨文化研究表明,人格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情绪成分的影响是泛文化的,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的影响则是受文化影响的。

2.2 积极的人格特征

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性(positive personality)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Hillson 和 Marie(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区分出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

(1)正性的利己特征(PI:positive individualism);

(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PR: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提供帮助的能力,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与他人已形成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

2.3 积极社会环境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影响天才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体现、发挥等社会环境因素上。Kasser 等人对18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冷漠、挑剔、控制欲强、不民主”的青少年更可能发展外部、实利的价值;而“母亲是温和、宽容、民主”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关注内在的价值。Williams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则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3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3.1 人本主义心理学

1961年创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和1962年成立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协会”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诞生。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戈尔德斯坦等。它主要研究人的内心生活体验,看重人的积极面,强调对人的尊重,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

3.2 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在研究对象和内容、方法论以及治疗观上,既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同时也是一种超越。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反对大量地研究人类负性情绪即消极情绪、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消极心理学,它和人本主义一样强调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等,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性积极面。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且还有了更进一步的超越。积极心理学充分注意到被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忽视的人的个性、价值和创造性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制约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情绪与健康等方面。积极心理学拓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长期感兴趣的许多类似问题,把那些难以量化和实证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具体化,并进行实验或实证性的研究。

(2)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以现象学作为其方法论基础,不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那些表面化的东西。在具体方法上,他们并不排除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既使用实验、测量和统计分析,也采纳解释学、启发式的方法,既重视现象学的描述分析和存在分析,也重视系统的研究。然而,在实际的研究中,人本主义学家往往又暴露出它以意识经验现象学分析来反对实证的主流心理学的倾向性,这就必然缺乏有说服力的科学材料的支持,造成它所主张的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设想和它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产生矛盾而无法解脱[5]。而根植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完善,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超越。这一点从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里格曼的研究起点“习得性无助”以及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之一主观幸福感就可窥见一斑。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就不只是单纯的科学实证、实验的量化方法,也不是单纯人本主义现象学、存在分析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3)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人本主义的治疗目标是人格的成长目标,可以说是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渊源。赛里格曼说,积极心理学长期以来总是致力于修复病人损坏的习惯、动机、童年和大脑,期望通过修复病人的这些损坏部分来治愈病人。积极心理治疗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出发点以及治疗目标是相似的,但前者又对后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积极心理学采取以解决冲突为中心的,以现实能力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处境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扩大目标阶段。如果我们说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是非指导性的治疗,强调患者自助的作用,那么我们则认为积极心理治疗是指导性的治疗,自助——教育——心理治疗三位一体的模式。它不仅重视来访者的作用同时也重视治疗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治疗能更具有结构性,治疗双方能有更好的互动。

4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和不足

4.1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积极心理学倡导探讨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等,以及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引导人们不断地发展自己,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促进个人、团体和社会的繁荣,这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弥补了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空白。心理学长期以来注重研究人类的消极一面,例如病态心理的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引导人们自我实现、健康和幸福生活、和谐发展的心理学。它强调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探索人类的美德,把研究重点放在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生活,发展和发挥潜能和实现价值。积极心理学批判传统心理学把人比作机器和动物,认为人要么有本能驱动要么有环境决定的被动的、消极的人性观,它注重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升人类的幸福感。它的诞生为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导向。

4.2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足之处

由于积极心理学刚刚兴起不久,尽管它吸收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但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很多,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例如关于积极心理治疗的研究只有一些笼统的理论,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另外鉴于心理学学科历史的短暂性、学科性质的复杂性和人类心理的多变性,如何吸收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来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研究结果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获得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本土研究还有待加强。最后,从传统消极心理学100多年的历史来看,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有人认为,人类的心理问题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因此否定消极心理学而大力提倡积极心理学是不妥当的,无论是消极心理学还是积极心理学都不能片面化,厚此薄彼。

参考文献

[1] Kennan M. Sheldon Laura King.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J ] .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 ] .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3] Lazarus R 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 Past , present , and future [J ] .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93,55(3):234—247.

[4] 严标宾,郑雪. 自我决定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 ] .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94—99.

[5] 任俊,叶浩生. 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 ]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33(4):106—110.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浅析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浅析中国会计文化建设
浅析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析品牌延伸过程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多元化经营战略下的民营企业管理
浅析物流企业构建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及手段
浅析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浅析电子政务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
浅析环境评价档案收集与管理
浅析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改进
浅析进一步加强项目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
浅析如何科学合理的保管文物档案
浅析盖挖法施工地质灾害地带的棚洞施工方案
浅析公路施工人员安全问题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万方网查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