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作者:柳美娥 字数:2937  点击:

摘 要: 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为了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应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创设相应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演示实验,规范操作,教会学生怎样观察,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化学的魅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提高探索能力,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贴近生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以此提高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实验;兴趣;操作;创新

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

为了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应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指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提出此问题,首先,教师把一个纯棉的手绢撕成两半,取一半在酒精灯上点燃,学生会看到手绢燃烧的现象,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奇怪,然后教师取另一半在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浸泡后点燃,问:“这一半手绢是不是也燃烧呢?”,有的学生会说“是”,而有的学生就想看看究竟,结果酒精燃烧之后,手绢并没有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进入思考的状态,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

2 做好演示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观察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必须操作正确、规范,使人无可挑剔,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且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方面选择较大的集气瓶,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将细铁丝表面铁锈等擦拭干净,并做成螺旋状,未端系上一根火柴杆。另一方面,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点燃未端的火柴杆,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要由上往下缓缓插入,不要一下就插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在充足的氧气中细铁丝可以充分燃烧,不但使学生看到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的现象,同时生成大量的黑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底部。要做到实验现象鲜明、结果准确,教师在课前对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进行精心准备,既考虑到仪器和药品,又考虑到操作的程序和技巧,切不可草率从事。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应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将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同时,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如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溶解、燃烧等,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设疑激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 组织和指导学生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体验有效性

在教学中,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实验,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随时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详细说明这样操作的道理,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讲解错误操作的后果。

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把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分组实验。例如,“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实验,我采取了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尝试黄豆和大米混合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能否设计实验来研究分子之间有否空隙?说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大多数学生回答:用酒精和水做两种液体的混合实验,接着分组做这个实验,几个同学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地操作,由于效果明显,学生兴趣很高,其中有个学生提出不用酒精和水,用同一种液体行不行?我就让学生用水与水混合做实验。最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基础知识,而且也经历了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最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提高了实验教学中学生体验的有效性。

4 组织和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小实验、小制作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是有效实施实验教学的另一重要途径。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考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很多同学在家中尝试着用食醋和鸡蛋壳或水垢做反应物,用汽水瓶和饮料管做反应装置,实验非常成功。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便逐步养成了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切实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 改进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拓展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有时还应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创新、拓展,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

为了便于实验操作或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放热、吸热实验的改进,依照教材实验实验设计,教学效果就不理想,特进行改进。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1.向100毫升烧杯中倒入10毫升水,在一块木板上滴上蜡油,迅速将烧杯粘在此木块上,展示木块和烧杯连着一起。

2.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等待2分钟,让学生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1.向100毫升烧杯中加入0℃的水30ml,在小木板上滴6-7滴水。

2.向烧杯中加入25克硝酸铵搅拌,放在小木板上,在烧杯内放一支装1-2毫升的0℃的水。等待2分钟观察。

这样改进后的实验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帮助。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地培养,比教材上实验效果好。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更简单易行,更有启发意义,有些实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和补充。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这两点性质时,课本设计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如果在课本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即从变瘪的塑料瓶中取出少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这样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把这两点性质联系在一起,有利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6 融入现代化因素,整合多媒体技术

化学实验中有一些演示实验或现象在课堂条件下无法完成演示,如:原子模型、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等,这个问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解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能化难为简,学生既兴趣盎然,又印象深刻,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化学课程实施中不但要重视实验教学,而且要始终树立“有效实验”的理念。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时刻树立有效实验的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学,教学高效。


浅谈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
浅析如何进行笔迹鉴定
浅谈浙南夹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应用
浅谈中国古代治安工作
浅谈抓好档案质量全面管理
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浅谈新时期医院档案安全管理
新时期如何做好技校生思想工作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
浅谈焊接应力及变形控制的研究
浅谈电气化铁路对通讯信号的影响与防护
浅谈大兴安岭野生蓝莓的人工培育技术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