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行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在学生关键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文章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并给出教师可以采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心理健康特点;应对措施
一、 引言
传统的教学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学生会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厌学和逃避交流等行为上,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培养学生的观念和健康的心态非常关键,教师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采取应对策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划定为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和疏导。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各方面得到提升的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疏导,并对中学生提供心理调节的建议。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采取高效的健康教育,能减少初中生的不正当行为,减少社会诱惑对初中生产生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心理健康程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拥有的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都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 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一)自卑导致的不合群
因为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或者家庭教育以打压式教学为主,这类学生会感到自卑,并在班级这种团体中不敢表现自己,对自己也没有正确的认知。这类自卑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会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这类学生相对比较封闭。这类学生会出现不合群的状况,他们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机会,也害怕周围同学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在生活中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即使出现一点差错也会归咎于自己本身。
(二)以自我為中心
现代很多家庭将重心放在教导学生身上,学生会恃宠若娇,在学校也表现出自己在家庭中的样子。这类学生在平常与他人的交流中,会时刻强调自己的优越性,在群体中强调自己的重要地位。这类学生通常比较浮躁,平常过多地展示自己,但没有静下心对自己的内在进行升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习惯于要求别人迁就于他,但凡有一些不顺心的时候,这类学生就会大发雷霆。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将自己没有得到满足表现出来。
(三)缺乏责任感
一些学生长期处于家庭溺爱的环境中,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这类学生在做事的时候常常不计后果。缺乏责任感的学生在家中很少感恩父母,认为父母照顾他是应该的,在兄弟姐妹间也没有良好的相处态度,对长辈进行呵斥,在学校也会欺负弱小的同学,甚至无视班规,犯错后没有正确的认错态度。缺乏责任感的学生在生活上缺乏独立性,其长期依靠他人的照顾,缺乏自理能力。缺乏责任感的学生在社会上不遵守公共秩序,经常做出目中无人的举动。
(四)缺乏目标
一些学生过于贪玩,在学校不认真听课和完成作业,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这类学生会无视家长和教师对其的关心,不想听取任何人的建议,也不想改变自己。
(五)缺乏自制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逆反心理,不能正确地控制自己。在学生面对外界的诱惑时,一些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经常放纵自己。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但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此时学生就会自暴自弃,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具有较差的抗挫能力,很容易出现一蹶不振的状况。
四、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心理疏导技能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教师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用日常的行动打动学生,使用效仿疗法,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生长。
一些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对自身产生清晰的认知,需要借助外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进行认知,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精神压力过大。教师在对这些有一点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时,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以前克服心理障碍的例子,给学生提出建议,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个别教学法,平时多关注学生的状况。初中的教师也要积极地学习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技能和常识,便于平时对学生进行管理,也能很快地评判出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比如一些学生非常自卑,教师重要与学生进行交谈,在交谈过程中,纠正学生将过错归咎于自己的思想,这能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教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举例说明学生的过人之处,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最终教导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
(二)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
教师要在班级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身心,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室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和跑步比赛等,多样化的文体活动能让学生在短期内尝试新的事物,也能让学生掌握新的技能,这能让学生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忘记平时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不愉快,放下自己面对学习产生的焦虑情绪,,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能意识到多参加活动对自身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在平时也会加强锻炼,积极地参加比赛。教师要重点关注一些参加活动不积极的学生,以鼓励或交谈的方式,让这些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减少一些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比如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就可以让这类学生积极地参加比赛,让这些学生在比赛中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学会以正常的心态看待自己,这样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上会保持谦逊的态度,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