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罗明华
摘 要: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来,兴起了合作学习研究热潮,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交际沟通能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
一、 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老師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在巨大的学业任务和升学压力下,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情况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在对我区中学的调查中发现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在合作学习中搞形式主义
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手段,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教学内容也不适合运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调查中,一些体育教师为了追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盲目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死搬硬套。譬如,有的教师在开展小组讨论时,问题过于简单或者内容的难度根本不适合小组讨论;有些问题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者动手操作也不能安排小组交流;有的问题需要全班同学交流时也不能组织小组探究。这些现象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搞形式主义,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分析,认真提炼,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切不可为了合作而合作。那些注重了课堂“热闹”的合作学习形式,或为了所谓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现象不是真正的合作,而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二)学校不能有效指导体育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体育课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体育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与调控进行的。在合作的过程中,有些特殊情况教师很难预料,譬如:及时调整合作时间长短问题;合作中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如何调整问题;合作中有的问题需要教师指点问题;合作中组长组织不力问题等等。我们看到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课的基本部分一开始就提出合作学习任务的现象,学生开始所谓合作后,教师在场地的一侧旁观等待,或者快速地在各小组间来回“巡视”。教师不能深入小组了解学习情况,看着表根据时间控制小组合作时间,然后让各小组展示汇报,师生点评,课堂教学活动便到此结束。教师没有在体育合作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这样不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合作学习不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在合作小组共同学习中,小组成员自学自练,在活动中相互指导、相互观察、相互纠正,相互评价,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作不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参与的机会,小组成员互评的意识。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因为存在部分体育特长生,很容易出现“包办”和“搭车”现象,小组合作讨论中,体育特长生处于主导地位,非常积极活跃,这些优势的存在,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个人表演取代了小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身体素质差,不善言谈的学生更没有表现的机会了,在小组合作中,更加被动,成了看客,这样合作学习的效果,还不如班级教学的效果。
二、 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活动也更具社会性,体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增强体质,同时它有利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很多体育活动需要同学们具有集体观念,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并且每个人要遵守纪律、密切配合、团结合作,这些都与“合作学习”策略不谋而合。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分组,加强合作学习的管理
合作学习开展得好不好,其前提条件就是分组是否合理,有效的分组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与其他成员共同进步。目前,公认的分组原则就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性别、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性格等应存在差异,而每个小组都遵循异质原则,就形成了各个小组之间的同质性。当然,教学中老师在进行合理分组搭配时,应指定或推选每组的小组长,再由小组长根据需要进行角色分工,如裁判员、计时员、记分员、监督员、守门员等,使每个同学各负其责。
在合理分组的前提下,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管理也是重要一环,避免只注重合作形式。第一,体育课学习方式,组织形式多样,如果新授课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如果复习课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也要做到有针对性地选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二,教师要综合考虑合作的整个过程。如何准备、分几个组、场地安排、时间的设定、小组组成、问题的设置、合作的方式、小组的管理、过程的巡查、成果的展示以及安全事项等多种因素,教师必须深思熟虑、严密组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第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充分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形式与效果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沟通配合、善于倾听、虚心学习、尊重他人、独立思考、锲而不舍、有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等素质。
例如,在100米短跑考核前的成绩提升阶段,教师根据以前学生成绩,把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大组,然后坚持组内成员的异质性原则,在每个组中挑出一人,这四个人组建一组,分组练习,在练习结束后小组成员测试,计分规则是所有比以往用时多的不得分,与以往用时一样的得1分,比以往用时短的每少1秒递加1分,最后得出小组的总成绩,教师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激励各小组向优秀小组的同学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