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绘本式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林丽华
摘要:在开展主题活动“了不起的中国小子”的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将绘本融入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通过提供与幼儿生活或兴趣相联系的绘本,促使幼儿阅读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有效推进主题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让幼儿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绘本情节、情绪情感等多角度的理解体验和情感升华,在绘本图文和主题内容的相互交融中,让绘本阅读和主题活动相得益彰。
关键词:绘本;幼儿;主题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主要是生成或挖掘一个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并且围绕这一主题的核心内容,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的活动,摒弃教科书式的教学方法,打破领域与学科,带领孩子们就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充分观察感知、体验探索,尝试解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深入主题探究,,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的一种探究式系列活动。
那么,怎样把绘本教学融入主题活动中,开展二者相适应的绘本式主题活动呢?怎样在原有主题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挑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的绘本,启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和感悟,发挥绘本在主题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拓展主题课程资源,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绘本教学的形式,让主题活动的开展收获更好的效果,让幼儿真正受益于精彩的活动呢?本文将以“了不起的中国小子”主题活动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的几点做法。
一、 打开绘本之眼,生成主题
孩子是充满想象力的,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他们总是对接触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总会提出各种各样有趣的话题,该如何回应幼儿的问题,从中挖掘价值引发主题,推进幼儿的发展,将幼儿最感兴趣的问题生成有意义的主题呢?
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够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幼儿能够在舒适放松的环境里自由、愉快地活动。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当幼儿产生了热议的话题时,教师应与他们共同参与,适时交流,深入思考,通过耐心地倾听、有效地启发和积极地互动,幼儿讨论的氛围会越来越热烈,问题也层出不穷,这样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发展,有效地构建起他们自身的知识系统,使幼儿的兴趣在讨论与争议中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还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在一次讨论“寒假见闻”的话题中,孩子们纷纷说起了自己过年时放鞭炮、吃年夜饭、穿新衣、收红包、拜年等等难忘、有趣的经历,于是我们寻找了契合孩子兴趣点的绘本《团圆》,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一把绘本推介给孩子,就马上激发起了孩子强烈的共鸣,绘本中“毛毛”和“爸爸”的一系列活动:如“理发”“贴对联”“吃饺子”“穿新衣”“包红包”“舞龙灯”等正好反映了过年的种种习俗,“中国年”的话题一触即发,于是,以此绘本为眼,开启了我们的主题之旅“了不起的中国小子”。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绘本能够持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一个又一个的新活动。
二、 借助绘本形象,深入主题
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借助绘本中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以情节发展为线索,不断深入主题活动。
首先,以绘本《团圆》中“爸爸”“毛毛”的形象,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国年,走进春节的习俗,再通过精读绘本,细细品味角色的表情、动作和对话,从中感悟到爸爸对毛毛的爱,引起孩子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情景体验,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从动作到意念的转变过程中得到升华。孩子們理解了故事的内涵,体会到了故事角色的情感,也学会了大胆表达自己的爱。
其次,以绘本画面中毛毛老家房屋的特色形态入手,带领孩子们走进“水乡”,了解、学习“水墨画”,开始了新的主题分支“民间艺术美”——“水墨画”“京剧”“剪纸”“青花瓷”等。
再次,抓住“春节”的年味气息,和孩子们讨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阅读区提供了王早早老师的《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系列绘本《辞旧迎新过大年·春节》《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春龙节》《千里共婵娟·中秋节》《谷粟为粥和豆煮·腊八节》,孩子们爱不释手,滔滔不绝地聊起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而衍生出新的主题分支“传统中国节”,不断深入主题活动的探究。
三、 提倡亲子共阅,拓展主题经验
亲子共阅是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共读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静心阅读,感受读书的快乐,还可以与孩子交流阅读的见闻和收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会推荐“绘本阅读书单”供家长参考和选择,进行亲子共阅,拓展有关主题活动的知识经验。如大班幼儿即将从幼儿园毕业,踏进小学,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台阶,这个阶段的幼儿,尽管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都在积极做好升入小学的各种准备,期待能够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但是,孩子们在面临环境的改变时,难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正值我们的主题分题活动进行到了“了不起的小学生”,这时巧妙借助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倡导亲子阅读,指导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第一,耐心倾听孩子的担忧和困惑,接纳他们的想法,创造机会并鼓励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第二,利用绘本引导孩子发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和有趣之处,从绘本中产生共鸣,发现小学里会有许多新的朋友、新奇的发现、丰富的课程,多彩的课余生活;第三,在生活中大胆放手,帮助和鼓励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有效减轻他们的入学心理压力,放松心态,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其次,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瓶颈,需要亲子共阅帮助孩子突破原有思维,拓展主题经验。如在绘本《团圆》中“爸爸”对“毛毛”的爱体现在绘本画面的每一个“爱”的动作里,看似平凡的动作都饱含着“爸爸”浓浓的爱。那怎么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父爱的深沉和伟大,从中感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孝”呢?于是,我们提倡爸爸和孩子亲子共阅绘本《团圆》,以“爱”的动作为切入点,通过反复的阅读,通过感悟绘本《团圆》中爸爸对毛毛的爱的情感,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并启发孩子反哺之情,换位思考为爸爸做些什么?萌发感恩父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