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刘琪
  摘 要: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在初中语文当中也占有绝对比重。学习古诗词不但能够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还可以有效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此,本文就将在分析当下古诗词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
  一、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其他课文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它都是运用简短的文字去表述最丰富的情感及意境,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都只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在古诗词教学中,也都只注重翻译等方面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在其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其学习完全处在机械化的背诵当中,忽视了对语言的鉴赏和品味。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无法感受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文学素养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对此这就必须要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的解决方式。
  二、 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文化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性。其中古诗词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从中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古人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当时社会的发展现状,所以这就必须要加大对古诗文的传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内容,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同时内容也比较晦涩,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很多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习比较难。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强调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加大古诗文教学可以有效净化学生心灵,同时提升审美理念,同时还可以掌握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及文化内涵,最终提升语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古诗词,不但可以有效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 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知识化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只将教学重点放到了基本的文学常识上,例如,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基本情况、创作年代等等。虽然这些内容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只需点到即可,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不然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从而给正常的古诗文学习带来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古诗词的基本内容讲解,导致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悟。教师经常将古诗文翻译当作教学重点和难点,把过多的时间都花在翻译整篇内容上。实际上,把一篇古诗词分为几个部分去学习,会导致其整体美感消失,从而使得原始韵味丧失,学生在这之中也不易理解和感悟当年作者创作的意境和背景。虽然学生们对于诗词的翻译及理解比较重要,但是如果只将翻译作为教学重点是必然不可取的。这种长时间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古诗词感悟,势必会导致其渐渐丧失基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大家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因为缺乏基本的思考,无法更好地体味古诗词本身的魅力。
  (二)工具化和教条化现象严重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从最近几年对初中生的语文考察情况来看,古诗词考核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同时缺乏鉴赏环节,也没有对考题进行灵活运用。因此,所有的考题基本都是侧重知识记忆,比如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并未实施深度考核。这样的评价机制以及考试形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鉴赏古诗词,只要保证大家在考试中获得相应的分数即可,所以学生们也都只需要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因为缺乏基本的人文性,所以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对于诗词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只根据具体考试内容去教授,必然会导致授课过程变得教条化,长时间下去就会丧失创新动力,循规蹈矩,整体教学形式也会僵化起来。一旦在教学中无法和时代发展相适应,且教学理念及模式过于落后,就会使得学生丧失基本的积极性及热情,同时也会变成盲目的接受者。虽然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但是他们却过于依赖多媒体,自身并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强化教学趣味性。
  (三)只重视背诵,忽视了朗读
  现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习惯逐句讲解、背诵、默写等这类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也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当中减少只重视背诵,轻视朗读的情况。在具体教学时,很多教师都先要求学生去背诵所要学习的诗词,然后在课堂上重点对诗词进行翻译,疏通文义,然后又开始背诵和朗读,由此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及参与性。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意境通常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朗读才可以渐渐被体味出来,而很多教师却只让学生通读两三遍即可,在这之中没有进行深度点拨和指导,所以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在诗词学习当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使学生们受到感染,所以这就能够说明朗读古诗词可以将人带入到其描写的情境之中,从而实现情景交融。虽然在教学中无法达到如此意境,但是所有教师必须要对其有所追求,以此帮助学生去鉴赏古诗詞,从而带着情感去进行朗读。
  四、 解决途径
  (一)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感悟
  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经常会感觉到很吃力,因此教师基本上都会将其每句诗词剖析开去讲解,所以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整体感受到古诗词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通过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有效丰富课堂内容,创造出古诗词当中所描写的场景,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及情感,以此更好地感悟诗词的意义。
  例如,在教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倘若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整首诗翻译过来,然后再告诉大家整首诗的基本含义,并不具体介绍杜甫的经历以及作诗时所处的背景,是无法让其真正感受到诗人在诗句当中所隐藏的情感及信息,同时学生自身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对于其中忧国忧民的情怀根本无法真正感受。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杜甫的一生和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大致了解到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及环境之下创作出这首诗的。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还可以引导其感受到杜甫胸怀天下且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教师还可以配上一些音乐去渲染,带领大家诵读整首诗,从而在自身情感的催化之下,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思想展现出来,以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更好地体味诗词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推荐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流程
浅谈新闻宣传部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危机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浅谈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浅谈《紫式部日记》及其女性美
浅谈基层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说理执法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家庭建档工作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风电场用美式箱变烧毁事故及原因分析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政治思想工作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