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批评策略的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辛江莹 何旭强
摘 要: 批评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教师不愿批评、不善批评、不当批评的问题比较严重。批评是一门艺术,批评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新课改核心理念。批评要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诸多情景因素,批评要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最终目标。教师需要树立批评促发展的批评观。研究批评教育学生的方法,掌握批评的艺术,研究批评策略,让学生在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批评行为中明白过错,改正错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新课改;有效批评性评价;策略
伊本·加比洛尔说过:“一个人的心灵隐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评却把它拉到亮处。”批评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又是一种进行思想交流的手段,被批评,既是一种烦恼,又是一种动力。批评性评价是新课改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需要艺术的批评的引导,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实施有效批评是广大教师的基本素养。本文针当前教育批评的现状探索新课改理念下有效批评性评价的观念,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法方式、总结和提炼有效批评性评价的策略。
一、 有效批评性评价的现状
(一)批评性评价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老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80 % 的老师普遍认为目前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尤其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越来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当前92.5 % 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民主、平等、幽默、善意的批评。问卷显示90 % 的家长感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很难接收传统的批评教育。无论是批评者还是受批评者都对批评二字心有余悸,批评教育现状堪忧。以我们开展调研的十多所学校为例,受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在教师批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个别学生因为不接受批评而逃学。教师批评不当致使学生辍学。另外家长过分溺爱,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对老师人身攻击诉及司法等问题广泛存在。甚至还因过度批评发生诸如未成年人轻生等恶性事件触目惊心。
(二)当前批评性评价面临的共性问题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批评性评价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一方面由于批评导致的恶性事件频发致使老师不敢批评,不愿批评;另一方面教师不会批评,批评学生总带有指责,居高临下的惩罚情绪,方法简单粗暴,将训斥甚至体罚和批评混为一谈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增加了学生厌学情绪,,激化师生矛盾。
(三)当前的惩戒权的规定影响着有效批评的实施
欧美国家有健全的教育批评权的法律依据。例如,美国纽约市教育局通过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学校和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行为有法可依,包括批评的权利,明确对学生违纪行为的等级界定以及相应的处罚,从而保证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言行进行必要和公正的教育,批评有健全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在我国,根据《教师法》规定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享有批评权,有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品行及学业成绩进行批评及指正的权利。另外《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相比较不难发现我国关于教师的批评权表述简单不够明确具体,教师在遇到因批评产生的矛盾时无法有效寻求法律依据进行自我保护,这是当下教师不敢实施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惩戒权可以解决当前老师不敢管、不愿管的问题,可以解决教师不善管、不当管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之前因批评产生的诸多问题。
二、 更新观念是新课改理念下有效批评性评价的保证
(一)树立新课改理念下的批评观
传统批评观带有惩罚色彩,是教师单边行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批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批评促发展的批评观,要不断加强个性修养,锤炼批评艺术,掌握批评的技巧,提高教育实效,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认识不当批评或过度批评的危害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未成年的学生,他们的神经系统比较弱,心理素质也不高,粗暴的批评方式,很容易使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而且容易对身心引发诸多不利情况,比如我班学生王化,老师批评时他总会抽嘴角、打哆嗦。研究发现像这种经常受批评的学生会产生诸多不良心理,如恐惧感、暴力倾向、自暴自弃、逆反心理、说谎行为、抑郁心理等。老师抱怨学生如何的叛逆的同时也要反思过度批评对学生的伤害。
三、 实施有效批评性评价的策略
(一)实施有效批评性评价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学生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学生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新课改背景下的批评教师要明确以下几点:(1)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批评策略的根本;(2)教师自我完善是实施有效批评的保障;(3)构建和谐民主化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有效批评的牢固基石;(4)教师的爱心是批评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二)实施有效批评性评价需要教师掌握批评的艺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实施有效批评性评价需要教师掌握批评的艺术。例如,批評学生要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与打骂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避实就虚的方法。老师在气头上批评学生难免冲动,这时应隐忍不发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应的方式教育学生。有时采用择时而发的方法。例如,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批评学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处于轻松的心情接受批评与惩罚。善于批评的老师经常借助故事、笑话等方式,从侧面含蓄、幽默、委婉的批评教育学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故意冷淡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巧妙地让学生改正错误,我们称之为欲擒故纵法。有的老师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刺激学生,使之改正错误。教师还可以通过避重就轻的方法,当学生一时糊涂犯下比较严重的错误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小错误认识到更大错误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