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试论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批评理念流变
作者:余春燕 字数:3271 点击:
摘 要:桑塔格认为批评是服务于艺术作品,不是来代替艺术作品的。阐释她是反对的,她只是对那种绝对权威的代表阐释才反对,也不是完全否认艺术作品不能被言语、描述或者阐述。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批评理念流变
1 桑塔格《反对阐释》对传统主义的批判
同名文集中有一文被写于1964年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名字叫《反对阐释》。人们用一种坚不可摧的方式去接触艺术作品,桑塔格对此方式首先进行了批判,这种做法也就是把艺术品当作内容来看。桑塔格指出,连续不断的投入到阐释中,是因为过分强调内容的结果。接下来,在传统风格的阐释和现代风格的阐释两者之间,桑塔格对它们两种做法进行了对比。她严格的说出,“执拗和充满敬意是传统风格的阐释的最大特点;另一层意义能从字面意义之上被领悟出来。对现代风格的阐释是一种挖掘,但也是一种破坏;潜文本就是作为真实文本被从文本‘后面’挖掘的一种文本。”比较下来,桑塔格做出总结:“阐释本身需要从人们所共同意识的历史观被评估,它不能作为觉得的价值。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它就有不同的表现,可能是解放的行为,也可能是反叛的、不尊重的、胆小的和令人压抑的。”桑塔格认识到,美国文化在60年代时陷入了困境,出现智力过度膨胀,文化语境缺失了生命力和感染力,继续坚持对艺术作品不去重视感性体验的阐释,因此,希望人们学会去更多地看、听和感觉被桑塔格迫切的倡议,呼吁人们不是去感觉和感知另一个时代,而是用自己的感知力和自身的感觉去进行批评。
抵御阐释的策略也一起被桑塔格提出。她提到:“戏仿、抽象的、装饰性的、非艺术的艺术变成了艺术结果是因为逃避阐释。”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电影,寻找意义批评的专家难从电影那显而易见的本身中得到收获。因此在那时“最活泛、激动人心和重要”的特点成为电影的艺术形式。因此,电影没有受到人们的阐释,桑塔格认为,是因为多数才智人士忽略了它的真正文化,认为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与高级文化难以相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形式词汇是电影所专门拥有的,批评家们只关注内容是很难理解那些词汇的,无法进行阐述。战后的新艺术是荒谬、极端和疏远的,对它们极好的阐释就是抵御策略,那些“反智慧的”、“背弃原则的”创作活动能存在的充足理由是因为这极好的阐释。桑塔格对传统价值观的决裂态度和对新美学建立的决心是它们的提出的重要标志,也因此推动了有着唯美主义偏见的突出特点的后现代文化的诞生。
2 桑塔格“矫揉造作艺术”现代主义的体现
还有另一篇文章叫做《关于“矫揉造作艺术”的札记》也是写于1964年,桑塔格在对新美学的观点进行抒发的同时,还对大众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对非自然之物的热爱和对有着技巧和夸张的艺术的热爱就是“矫揉造作艺术”。是一种“胜利的风格--拥有两性特征。”要是用传统的标准去衡量,会将艺术所生产的作品弄成拙劣之作,既糟糕又媚俗。于是桑塔格对独特和不易把握的艺术感受力采用不同寻常的视角和非线性的叙述方式去阐释,一反传统观念。她指出,矫揉造作的艺术作品也有值得用最严肃的态度去观赏和研究,并不全是糟糕的,为此,桑塔格努力向传统的、二元对立的价值评判做出挑战,是想帮助被排斥到边缘的艺术正名。
桑塔格认为,纯粹的审美和重美学轻道德是矫揉造作感受力的特点,因此是“非政治的,也就是指它不受约束和政治的左右。”而严肃的高级文化感受力的基础准则是道德性批判准则;还有那有着感染力“先锋派”称号的艺术的基础是激情的道德与审美之间的张力。矫揉造作与它们相同的是,它也有感受力,是伟大和创造性的。可是,也与它们又不同之处,那就是它不仅对人们那种情感极端的状态认同的危险做法拒绝,还对创造和谐的严肃性也拒绝。它让人摆脱负担,还让人振奋,也让人感官丰富,是由于它认为:“好的趣味包含良好趣味和劣等趣味中有的好趣味。”桑塔格尖锐的认为,要是他们一味的去培养良好的趣味,那么他们将还会失去快乐的市场。
桑塔格最欣赏的矫揉造作艺术的趣味,它是出现在大众文化时代的,虽然它“对习惯性的审美评判标准是反感的,”但是它“不去对好的事物和坏的事物进行相反地争辩,也就是说对事物不乱颠倒。它的目的是在于用不同的和补充性的方式去为艺术的评判提供标准。”从那些最通俗和最常见的大众艺术中寻找乐趣,是现代的矫揉造作艺术家的最新乐趣,他们已经大大超越了对复制品的厌恶。这是它对评判模式和欣赏、享受模式的坚持的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欣赏也传统文化不同的艺术。这是一种以引进更多激烈和难以解决的题材为目标的艺术,而目标不是创造和谐,这是对人们生活之间的状况的真相和体验很好揭示。桑塔格认同博希、卡夫卡、阿尔托等这些作家,在后现代主义时期他们都是先驱,一直受忽视的文化现象被桑塔格赋予了很高的价值,那就是“慷慨的”美学趣味。
3 桑塔格对后现代主义的追求
桑塔格还认为,那种狭隘的传统文化观之所以还被一些文学家所坚持,那是由于在新的文化语境里,他们认为文学创作才是文化最重要的,而且对文化进行批评的却是文学自身。这也就让桑塔格发现并指出他们忽视的要点,那就是,和文化不同的艺术,在技术时代里有着巨大和引人注视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文化观念进行深刻地重新审视和思考。在非文学文化的新语境里,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表达典范不再是新感受力,它们主要是对形式的关注,那些音乐、建筑、绘画等都是实践作品。一种对生活的批评在传统文化观念里给艺术的定义,而采用拓展的、新的、更加开放的方式来看待对我们的世界及万物,是新感受力对艺术的理解。体验可能不相同,不过桑塔格看到了它们相互有的那种联系的文化倾向和价值观的代表。伊哈布·哈桑是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他描述过“内在性”的事物,他的灵感就是“整体的感觉”。
艺术观点中那极端的和“异端”的,是被一部分人文主义者认为的,不过,后来出现了新术语“后现代”,并被大众熟知,那之前的观点就没有创新了,当然,60年代的时候,后现代主义的定义没有出现,针对传统惯例,桑塔格提出的怀疑、挑战和超越是有着巨大的跨时代的重要意义的。即便桑塔格的创见作为理论没有成为完整的系统,不过她的激进观点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产生的背景,也同时让人们对艺术框架和结构改变了认识。可是,我们要是只知道桑塔格的“反对阐释”、“新感受力”的极端观点和反文化色彩的口号,,还有她对艺术作品的表面形式和享乐主义的一味追求。其实,桑塔格是想将自己作为一位唯美主义战士,在古老的文化战役中与平庸对抗,与浅薄和冷漠的伦理和美学对抗。她出于正统的文化教育背景,就一直坚持着为所有严肃的艺术进行辩护;还坚持去帮助新事物争取话语空间,特别是为那些被轻视、忽略、误判的艺术作品争取。很清楚的看出,桑塔格是用极端的形式,来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进行挑战以此来做出突破。这是在追求一种多元化的文化,而不是彻底否定传统和妥协于享乐主义。她的批评文字之所以会有战争宣言的色彩是因为她的追求与六十年代中期崛起的美国反文化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恰好有了一致的自发性。让桑塔格惊讶的是,虽然反文化这场运动在七十年代初突然消停了,但是后来这运动在一切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并盛行
很久。
“更加纯粹的资本主义阶段”,现如今进入了比先前的资本主义还要绝对的资本主义阶段,这时的中心意识的话语就是金钱和消费,因此,渐渐消失的批判性后现代主义导致价值多样性的追求发展出现了危机,包括:搁置了严肃性和精确性、肤浅的文化被流传。打破传统的惯例是桑塔格的《反对阐释》文集的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后现代主义,当然也蕴涵有深刻批判。
参考文献
[1]王媛,黄剑波.阐释与反对阐释——对桑塔格《反对阐释》的一种"阐释"[J].思想战线,2009,35(3):17-22.
[2]徐文培,吴昊.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理论的体系架构及梦幻载体的实践[J].外语学刊,2008,(4):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