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倾听意识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伍祝金
摘 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倾听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升,一直是每个老师都非常重视的。无论是从课堂听讲,还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学习,抑或是课后的交流探讨,专心倾听能力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个人素养,它可以使学生拥有坚定的自控能力,减少注意力分散,使学生能够围绕目标,更加认真、专注地进行学习,所以,养成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良好倾听意识,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倾听
随着“先学后教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日趋呈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组内群学交流——组际交流探讨——练习反馈、小结反思”等基本模式,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老师及时调控,精准施教,于疑难处点拨,议方法时提升,做学生学习路上的最佳领路人。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下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倾听习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倾听意识策略进行以下相关的探讨。
一、 教给具体的倾听要求,明确倾听要素
(一)专心
老师应教导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老师讲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也应该认真聆听,保持一种专心、安静的态度,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能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认真思考老师或同学所讲的内容。例如,老师在进行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的讲解时,当提问一名同学时,应该提醒其他学生考虑自己的想法和这名同学的想法有何不同,这位同学讲述的重点是什么,回答的是否完整,是否需要补充,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回答问题。同时,当别人在陈述时,你应该关注他的状态和表情等传达出来的重要信息。只有专注倾听别人的观点,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价别人,进而表达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让自己与小组内其他同学有更好的交流。
(二)耐心
耐心倾听是平衡小组交流的最佳方式,小组学习的方式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但是小组中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别人在发言时,一定不要轻易打断,避免干扰其思路,这是最基本的尊重。如果自己有什么必须陈述的观点,要等别人讲完再进行说明。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当别人讲解完毕时自己能够做出客观的评价,并时常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不会打断别人的思路,同时也使学生能够认真思索别人的发言。例如,当老师进行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的讲解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出自己扮演的角色,让学生以对话和表演的方式将课文展现出来。在组内角色扮演活动中,当同学在表演时,其他学生要保持安静,思考:他的表演符合课文情境吗?接下来我得用怎么样的神态、语气或动作?彼此做到互相尊重,耐心倾听。这样小组学习才能有序进行。
(三)虚心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契合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取长补短,,一起合作将知识的难点攻破,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到新知识。老师应该做到尽量公平,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小组内的同学。他们在一起学习的机会多、时间久,很容易发生争执,这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别人在讲述观点时,自己一定要虛心倾听,因为别人知道的知识你未必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认真倾听,听别人讲一遍也能够帮助自己把知识再巩固一遍,对自己有一定助益。
二、 创设有效的倾听情境,训练倾听能力
(一)寓训练于游戏活动情境
对低年级孩子而言,最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就是游戏活动。游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调动孩子积极参与。例如,《推荐一部动画片》一课教学,孩子们看过的动画片自然数不胜数,一个个都兴奋不已,滔滔不绝,哪里还顾得上倾听。这时老师可用丰富多样的动画竞猜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听主题曲猜动画名字,看图片猜动画影片,看文字介绍猜动画人物,读经典台词猜动画影片名,还有看动画人物的道具,如金箍棒、魔法棒等猜来自哪部动画影片等。如此活泼有趣的竞猜游戏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神情专注,生怕漏了哪个关键词或关键图片。只有训练学生耐心专注倾听,后续的实际交际情境中的学习和表达才会更加顺畅。
(二)寓训练于生活化情境
低年级部编教材“口语交际”里提供了大量的情境,都是训练学生倾听能力的好素材。这些素材很多源自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素材,设计出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情境。例如,《打电话》一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图,可以通过听录音的形式创设李中给张阳打电话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明确打电话交际时要注意的几个要点:有礼貌、自我介绍、讲清楚。老师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情境,以李中同学的活动(邀同学打球、打球受伤向老师请假、给出差在外的爸爸打电话等情境)贯穿始终,把教材中的范例和课后练习题有机串联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互动,使得交际情境自然真实,循序渐进,学生的倾听能力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 依托常态的课堂教学,促进倾听习惯的养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老师要依托常态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
(一)及时评价促倾听
老师的及时评价是良好倾听习惯养成的催化剂。低年级学生表现欲强,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很兴奋地叫:“老师,我来!”我们只要评价引导:“老师想请安静举手、认真倾听的同学回答。”这时候,孩子们一定会赶紧调整自己的坐姿认真倾听。小组合作学习里也是这样的,老师要训练小组长适时的评价小组成员。低年级的孩子很期待被老师提问,但是全班四五十个学生,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上一一提问到,而有些孩子在举手后,如果没有被老师请到,就会非常气馁,甚至影响后续的学习情绪。作为老师还是继续巧用评价的方法激励引导:“这个小组的同学一直很积极在讨论交流。虽然刚才老师提问没有提问到他们小组,但他们小组同学仍然听得很认真,一直坐得很端正,等一下老师就会请他们小组的代表来回答。”这样通过评价并延迟提问的策略,可以较好地安抚学生没有被提问到而消极气馁的情绪,转而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评价的高手,评价时语言要适度夸张,有时还可以只是表情或者动作。老师和组长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可以有效调控课堂,训练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