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策略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张伊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9期
   摘 要: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其突出。父母的言行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实情况下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限制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此,本文就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后进一步对父母言行影响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充满爱与自由的家庭环境中得到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言行;教育现状;解决策略
  
  2018年9月,北京師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据《报告》调查显示,八年级孩子在选择自己最崇敬的榜样时,“父母”这一选项排在第一位,且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高达29.1%。这说明对孩子而言,父母占有极其重要位置,探讨父母言行影响的策略对家庭教育的改进来说意义深刻。下面,本文将以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重要意义为突破口,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父母积极言行的重要意义
  (一) 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提升家庭凝聚力
  家庭成员本身具备血缘关系,相处时间较长,一般较为亲近。父母的言行影响就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显而易见,积极的言行影响能够拉近距离,架构沟通联系的桥梁,从而使孩子与父母一同感受生活,感受存在的美好,而消极的言行影响则反之。除此以外,在父母言行的影响下,孩子会逐步养成尊重家庭成员的言行与想法的意识,从而提升家庭凝聚力,让孩子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关爱与温暖,对家庭充满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 引导孩子以父母为榜样,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
  父母的言行影响大多是潜移默化的,孩子在感受和认识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关注到父母的言行表达,从而进行模仿和学习。因此,父母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以自己为榜样,从而培养孩子迎难而上的意识。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比较普遍,因此父母常常给孩子定下过高的目标和许下过高的期望,这时孩子的心理压力较大,父母言行的示范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目标如何可以调整,而孩子的心理状态就更加需要父母有意的言行引导,使孩子在鼓励的言语与神情中体验到父母深层的关心与爱,让孩子在自我感受与思考表达中逐步形成独立人格。
  二、 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部分孩子父母的言行现状进行调查,我们发现这些父母沟通技巧缺乏以及语言简单,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个性的现象极为常见。通常来说,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随着成长发展的进程不断深化自身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形成自我的独立三观。因此,父母在言行上如果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性与想法,而一味强制或命令式地让孩子被动地做某事,那么家庭教育的积极意义就难以显现出来。对此,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参考。
  (一) 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指示性言语所占比重大
  孩子随着成长发展逐渐形成了自我认识,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处于叛逆期的他们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理解,往往容易产生家庭矛盾。部分家长在使用言行时只是从自身角度与自身感受出发,并未顾及孩子的想法,形成了单方面决断的不尊重现象,这常常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意识,孩子尤其如此。家长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你所强制规划的那个模样,毕竟人的一生应尽可能地把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走向正确方向,却不应该直接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怎样优秀的人。指示性言语或许在一时之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就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孩子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旧知识的融合,从而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达到意义建构的效果。因此,父母在言行上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个性,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世界、触摸世界、辨析世界,这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二) 父母的引导语言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孩子难以判断行为对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是纠正不良行为,引导行为规范的手段之一,而这一手段效果的达成极其依赖引导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扼要。但就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家长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进行行为规范的引导时,常常出现语言模糊而不明确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父母没有深入了解到事情的特殊性,就一语定之;另一方面是父母前后言行及观念的更新和变化,让理解能力有限的孩子摸不着头脑,产生对行为对错性的疑惑。因此,父母在进行言行引导时,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意图,用简明扼要而后通俗易懂的言语去引导孩子规范自身行为,让孩子逐步形成对事物或事件是非的判断。
  (三) 父母言行缺少对孩子的积极强化,多表现为批评指责
  由上文中对孩子的崇拜对象调查可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其认可度、依赖度最高的人,因此来自父母的认可与鼓励是十分重要的积极行为强化,它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使孩子更阳光地面对生活、面对世界。而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都不重视认可型、鼓励性语言的作用,常常批评、指责、打击孩子,这样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家庭隔阂与距离。据研究发现,父母的言行是具有极强的暗示性和引导性的,能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部分家长习惯性的打击孩子,很可能就会使孩子产生“诱导性愚钝”,另外如果父母常常以鼓励和认可的言语去面对孩子,孩子往往会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回应期待,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期待教育”,它能够较好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潜力。
  三、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影响的策略探究


相关推荐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家庭教育对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新时代家园沟通障碍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新时代语境下字体设计教学创新初探
谈家庭教育如何辅助做好小学英语教学
新时代党建思想引领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影响初探
平面设计课程中渗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
新时代高职药学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对于大众舆论监督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构建学习型家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新时代下普通高中德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
新时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网络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