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作者:伍伟丰 字数:2427 点击:
摘要:语文阅读一种认知过程、思维过程、情感体验过程,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对学生能力发展有了新的期待。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生思维受到局限,阅读现状很不理想。因此,提升高中生阅读能力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倡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4-0174-01
1.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现状
1.1 学生阅读时间少、阅读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随着现代考试制度的不断推进,分数成为升学、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考试效果,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脱离正轨,变得功利化。课堂被老师掌控,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独立阅读的时间极少。而且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所以他们很难抽出时间自主进行深入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阅读量有待提高。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除了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够之外,高中生感兴趣的书目大都是一些潮流小说,他们不会甄选优质文学著作和诗词歌赋,难以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潮流小说由于审不够严格,普遍存在脱离生活实际、架空甚至虚构历史的弊病,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价值观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甚至会误导学生产生错误的历史观。
1.2 教师缺乏先进教学理念、侧重知识教学
尽管大家都比较反对“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知识教学”,认为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进行知识灌输,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迫于高考、职称评比的压力,会过度追求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阅读教学变成对知识的梳理、所谓“答题技巧”的总结,学生完全没有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机会。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其实“独立学习”不仅仅是指学生自己一个人阅读、答题,更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独立总结,需要用自己的思维去体会每一篇文章的行文思路、领悟每一篇文章蕴含的情感,综合联系作者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总结,独立思考绝不仅仅是独自思考。
2.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2.1 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课上的阅读引导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语文学科中,没有绝对的答案和对与错,需要学生不断发散思维,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答题。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语文考试,无论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都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比如在2015年全国卷1《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题目设置中,层层递进,要求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内容、融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所以面对这种灵活多变的考查形式,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必须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感知、理解和欣赏文本。首先,要丰富阅读形式。从略读、精读、朗读、默读等多个方面入手,多给学生做一些课堂训练,让学生在略读中把握框架,在精读中研究细节,在朗读中品位情感,在默读中集中精力,切实提高感知整篇文章、深入理解整篇文章的能力。其次,要强化阅读引导。特别是在学习是个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整体感悟,教师范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引导要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之上,绝不能由教师单方面把握课堂节奏。此外,我们还应帮学生甄选出优质文学作品以及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2.2 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课上的师生互动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学习兴趣高,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大师生互动频率,是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表达想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所以我们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体现民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比如在《故都的秋》这一课的学习中,有的学生体会到的是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有的学生体会到的是作者借秋景之凄凉来抒发内心对没落时代的感悟。其实学生所言均有道理,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和平台,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思想碰撞,交流出更深层次的感悟。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频频进行漫无目的的提问,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社会现实、文章主题,进行有深度的提问。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说、说得有技巧、说得有高度和深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3.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响应新课改要求、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培养学生积极价值观念的过程。但是目前高中语文阅读现状不佳,学生阅读实践少,阅读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而且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节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以此来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朱艳敏.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J].语文建设,2016(35):7-8.
[2]付宁.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刘晓红.论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