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青岛方言对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助力作用浅探

作者:沙立玲 李艳华 字数:4542  点击:

摘 要: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地方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方言体系,成为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传统的语言载体。但是在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转型中,由于社交形式和规模的变化,教育的普及和规范,作为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的众多方言系统在公共传播中逐渐萎缩甚至消亡。但最近许多城市在挖掘城市深层文化根基时都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方言这个利器,方言电视节目也在走出本土的同时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那么方言到底有多大能量改变或提升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形象?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推进中又起到多大的作用?笔者在大量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对青岛方言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拟以青岛方言为例来探索、论证方言对于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方言;城市建设;文化

该论文为作者校内课题《方言对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研究——以青岛方言为例》(编号QDGW2014S07)的阶段性成果。

方言是一个地区人们相互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承担着当地人们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重任,方言不仅仅是一种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语言,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青岛方言自然也不例外,青岛市虽建制较晚,但整个青岛地区的历史却非常悠久,自1891年清政府在青岛设防建制起,青岛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方言,青岛大学教授、市语言学会会长李行杰认为,青岛方言属于胶辽官话,其特点是只有三个声调,与普通话相比,青岛方言的声母划分更细,如知和支在青岛方言的读音是不一样的,一为舌尖后音,一为舌叶音。①这都是历史沉淀时期青岛地区人们生活状态、审美趣味、价值取向融会贯通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魅力。

调研发现,青岛方言因地处胶东半岛,东临大海,其形成和传承与海洋文化习俗、青岛地域文化、地方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1 青岛方言中的海洋文化

青岛地区拥有胶州湾350多公里的海岸线,具有很丰富的海洋资源。青岛地区多信奉海神娘娘,也就是妈祖,供奉妈祖的庙宇——天后宫在青岛市区香火兴盛,影响深远,,青岛地区一直有“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城”说法。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青岛方言中各种关于海货产品的用语与各地方言相比也是异常丰富,较之普通话则更加细分,比如普通话中的乌贼,在青岛方言中根据其形态、大小、吃法、地域等的不同,细分成了乌鱼、鮹、笔管、八带、鱿鱼等。②

青岛在黄海,事实上是较浅的大陆架海岸,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大陆架浅海的海水总是不那么蓝而呈现一种调和的碧蓝,所以青岛城市的旅游宣传标语就是“碧海蓝天”,而这种颜色也因其不是那么纯粹的湛蓝湛蓝似乎显得更温和更平易近人,就像青岛本地的大妈们。很有意思的是,一口方言的青岛大妈是青岛地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者,青岛本地年轻人个性张扬,青春气息浓烈,是青岛现代化的名片;但是青岛大妈们却温和冲淡,乐于助人,也体现出海边长大的青岛本地人相互扶持、相互关照共同对抗恶劣大自然的传统。

2 青岛方言中的历史文化

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外来人口的激增,城市成长建设进程的加速,青岛方言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目前除了一些老市民还说纯粹的青岛话外,大多数年轻人和大量的城市外来移民在工作生活中更多选择使用普通话作为交际和工作的语言。但在青岛方言作为传播媒介的民间传说、方言戏曲中,方言起到重要的传承传播的作用。尤其是以方言说唱为基础的茂腔、柳腔、胶州大鼓、八角鼓等在社区舞台上,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小姑贤》、《龙凤面》、《王汉喜借年》等耳熟能详的曲目,因其传递惩恶扬善、同情弱小的正能量而引起很大反响;而秃尾巴老李、崂山传说等方言为载体民间传说中,更是因其流露的刚正、勇敢、不畏强权的正气而在青岛地区流传甚广。这些方言曲目、民间传说既是青岛地域文化的承载、传承者,更是青岛历史文化的记录者。

说到历史文化,恐怕我们都不能忘记青岛曾经被德国占领,并在德国人的建设和改造中呈现出强烈的海洋特色、异域风情。建筑风格的北欧风、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至今吸引中外诸多游客。而青岛方言中也保存着殖民地时代的各种生活气息,如青岛方言中下水道井盖叫“古力”,是德语音译而来;女孩子叫“嫚儿”,听起来像山东话其实是德语“girl”的发音。青岛方言中这种体现殖民地特色的发音还有不少,只不过在历史的推衍过程中,逐渐被人们误以为是青岛方言自己的独创而已。

3 青岛方言中的生活气息

2006年,宁浩导演,黄渤等主演的《疯狂的石头》,作为当年一部小成本的商业喜剧片,却取得了票房千万的奇迹。电影中演员们满口地地道道的方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庆话、四川话、保定话、天津话、青岛话……各种方言的汇聚本身就是一场喜剧的盛宴。其中黑皮的扮演者黄渤是一个地道的青岛人,剧中他说的也是正宗的青岛方言,他的青岛话不仅体现出了人物的老实、本分,还有青岛地区生活中的幽默。比如影片中频繁出现的“俺”,“俺是青岛的”,“关二爷,这票你好好保佑俺,俺只要干成了,以后我好吃好喝好好伺候你,我天天供着你”,“俺”的使用在这里不仅带出了山东人的憨厚本分,更有一个执拗、固执的老实人形象掩映期间。还有“恁”的使用,“恁吃了?”“我告诉恁几个,都给我老实点昂,我告诉恁,想找事是不是?”青岛小哥的形象跃然纸上,青岛年轻人的轻狂、蛮不在乎的性格刻画到位。

青岛的方言,因为青岛啤酒的盛名,还泛着强烈的啤酒文化的豪爽,哈啤酒、吃蛤蜊,还有哪里的方言能如此和谐地调拌出海鲜的腥鲜和啤酒的市井喧闹。吹瓶,辣炒嘎啦,油浸波螺油(牛)子……这些方言里的美味和精神在几代人的唇齿之间流传。

青岛方言特殊的味道反映了青岛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情趣、生活细节,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得它的传播成为可能。作为地域特色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青岛方言是青岛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蕴涵着青岛地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了地方生活特色、习俗,联系着乡土乡情的纽带,但是在城市进步和发展过程中,青岛一些方言逐渐被遗忘、一些以方言为媒介的地方曲目只局限于社区舞台上,而青岛方言也逐步因工作、交流的需要被普通话等强势方言所替代,其研究也没有自成一格的系统和文化特色。

事实上,青岛方言是青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在青岛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在青岛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上,无疑是维系和发展青岛地域文化的重要力量:

4 青岛方言对于城市力量的凝聚作用

据统计,目前电视媒体的传播覆盖率高达98%,电视作为家庭主要的娱乐媒体,是除报纸等纸媒之外受众最多的传播媒介,方言电视节目拥有大量的受众群体,青岛电视台《小单拍砖》、《菲常再接触》、《上蛤蜊》等综合民生、新闻类节目在宣传青岛城市文化、提升青岛城市形象上树立了良好的民生口碑。

青岛方言的强化和传播,对于打破社会群体的疏离,形成地域认同的惯性,起到良好的作用,方言电视节目的传播也有利于提升市民的心理归宿感,形成城市心理归宿和依赖感,使个人更加爱护自己生活的城市,关心城市的建设,把城市建设成自己的家,在这一点上,方言在营造健康有益的城市文化氛围、弘扬社会风气、塑造美好心灵的引导作用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青岛电视台的《青岛全接触》栏目、《上蛤蜊》栏目等都开设了方言板块,讲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市井小事,但让青岛青岛这座城市的人们打开报纸、打开电视就感受到城市就在生活中,对于凝聚市民力量、强化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很有帮助。有个《青岛话是咱的财富》中说:有个外国游客想表达对青岛的喜爱,他说“嫩青岛银真好 !俺哈待来!”这样的案例无疑让青岛人大为振奋。

5 青岛方言对于城市形象的宣传作用

前文说过,《疯狂的石头》在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让青岛话也火了,那个一口地道青岛方言的小贼黑皮一开口,全国人民都笑了,青岛银(人)都“喜死了”。原来,青岛方言既有巨大的娱乐价值还有更高层次的宣传作用呢。

方言总是无法绕开地域文化的,方言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其实是对于某一地域文化的认同,也是多元文化时代的地方性表达。从一个层面上讲,方言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是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的方式之一。城市的亲和力和对外开放水平,也能通过方言的传播力度表现出来。对于青岛而言,亦是如此,青岛方言通过各种途径的传播,无疑成为外来人员、外地人民认识了解青岛的一个直观的窗口。青岛的方言电视节目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也有较大的空间。

6 青岛方言对于城市价值取向的引导

我们都知道,城市是由人和外在物质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精神形象和城市物质景观两个方面。城市中各种各样人文、文化、精神、风貌、言论、道德等都反映了一个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和情结,青岛方言对于青岛人民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表达,这种表达的传播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市民的心理感受起到重要的作用。青岛方言的传播对于凝聚城市居民的向心力、传递城市正能量带来了良好的公众效应。

7 青岛方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媒介作用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造就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才使得地方文化、民间传说和戏曲艺术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青岛地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茂腔、胶州秧歌、崂山民间故事、秃尾巴老李传说、柳腔、崂山道教音乐、即墨渔民开洋节和胶东大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中介是方言,我们无法想象,用普通话传唱的茂腔、柳腔。“民间文学戏曲曲艺的传播需要以共同的交际语言为基础。”③

青岛方言的传承,当然要靠喜爱、认同它的广大市民的支持才能发展下去,只有如此,青岛地区文化才能引起重视,赢得关注,持续传播。近年来,青岛社区组织的茂腔、柳腔演出,收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捧,许多年轻人甚至也喜欢上了这些古老的曲目。青岛的文化遗产也只有在不断传承和扩大影响上才能永葆生命力,而青岛方言作为其重要的载体、中介,也是维系和发展青岛地域文化的沃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青岛地区人们创造并传承的精神文化,“方言是多元文化的承载者,方言的消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的缩减”。④青岛方言与青岛地域文化遗产同样扎根民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都是地域性文化的共生体,青岛方言的传承和保护对于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是漫长、浩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协力、群众的参与,我们相信,青岛方言对于青岛文化生存空间的拓展,对于保护青岛文化生存空间的拓展,对于保护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为青岛打造一帧最美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①李行杰 《青岛市志.方言志》新华出版社,1998年

②鲍运昌,李国增 《青岛民俗》青岛出版社,1997年

③周振鹤,游汝杰 《方言和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④石汝杰 《浅议方言和地域文化》语言文字报,2005-06-01(1)


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及欧盟采取的应对措
浅谈城市建设档案在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城市自来水给排水工程如何实现一体化有效管理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寻找城市记忆
浅谈城市排水企业职工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完整率
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浅谈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
植物规划在城市建设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城市文化战略背景下提升档案工作的着力点
城市管理档案如何提高实效性
城建档案与“城市记忆”探讨
基于老年人心理关怀的城市菜园研究与设计
接受美学理论关照下的城市外宣翻译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