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寻找城市记忆

作者:谢周辰茜 蔡汶 字数:3040  点击:

摘 要:飞速发展的中国,物质层面的文化传承已然成为了一个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博弈的工作。认识到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学习国外成功的保护方法,总结城市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验,以期引起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保护方法,为后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遗文化产;保护;传承;规划

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重地对待死亡,追思远古的祖先,民心则归于纯厚。时间和自然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抗拒的,飞速发展的中国,物质层面的文化传承已然成为了一个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博弈的工作,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

文化遗产的构成是复合的,它不仅仅具有物质形态的“纪念物”属性,它还具有一定的活态属性,以非物质形态与群众生活发生关联,蕴含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在于多少大道理的诉说,而是去触摸历史经历过去,是关乎亘古不变的人类情感的延续。从中体会历史的厚重,人类才会对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产生敬畏之心。只有获得与保持这种高层次的复杂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会少些原始的暴力,多些内敛化的情感控制。人类不能失去这种感觉的能力,文化遗产则是使人类延续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历史建筑、街区、文化慢慢消失在我们身边。而那些被保留下来的,则多是被束之高阁,用围墙“圈起来”,作为游客参观的景点。这些文化慢慢的脱离了人民的生活,变成了好像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东西。如今被完好保留的大多是古时候为君主阶级服务的建筑、街区,随着统治社会的消逝,这些建筑所包含的文化也跟着消逝了。受制于城市现代化建筑的快速步伐,对于更多建造规格不高,且年久失修,文物保护价值较为有限的传统建筑,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提出合理的再利用策略以及制定有效的规划导则,从而在城市化进程中让位于上位规划,,被改造或整体拆除,积少成多,属于当地的文化也逐渐消失了。这样的问题渐渐被广大学者所关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这些保护措施大多只是流于表面,而缺乏对其中所流传的价值应有的关怀。所以与其说中国古建已死,不如说只是改变了保护形式,变成了在当前体制下缺乏人文关怀缺少保护意识的形式。

反观国外很多城市,在历史建筑、街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坐拥世界上70%的文物古迹,这让意大利在拥有至高的优越感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历史的责任感。在意大利全国8000多个市镇中,其中900个被列入“法定历史中心区”,这些具有不同历史风貌的“中心区”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完美结合,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意大利人认为,古迹不仅包括单体建筑,还包括其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不仅包括经典建筑,也包括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普通建筑。因此,他们对旧城区文物古迹的保护通常不是个体保护,而是成片保护。同时,意大利人并不一味反对修缮文物。相反,政府和社会各界每年都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维修遍布全国各地的濒危古代建筑、壁画和雕塑。这一点与日本在古建筑的保护上颇为相似。意大利人在维修过程中始终遵循的首先是“真实性”,即对原物尽可能不做“干预”,干预的宗旨仅仅是在必要的情况下防止文物进一步破坏。其次是“可识别性”,即维修的添加物与历史原物相区别,让人们能分辨新旧。例如为了使曾经的建筑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他们会在不破换其本身结构的情况下对内部功能进行改善,甚至会在建筑外部直接修建现代化的电梯,做到了新旧的融合但却不觉得违和。不可否认的是这与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民众的思维模式都有关系,这种做法在中国或许就不被接受。最后是“可逆性”,即保证修复添加物不损坏原物,再次修复时可以将添加物剥离而不至破坏文物的原貌。意大利人对国家文物的主权意识使这个古老国度的丰富文化遗产虽历千年风雨却永葆夕日风采。

法国则是通过遗产保护打造其自身的文化品牌。法国是最早提出、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和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度。法国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旨在引导和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公民在免费观赏国家历史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该活动把国民的求知热情引向了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土耳其则坚持可持续遗产保护政策。充分利用电脑和传媒技术,制定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遗产保护计划以及相应的修缮方案。同时明确权力和责任,出台统一的保护法。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技术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并且由城市规划专家、设计师、建筑工程师、考古学家、艺术家和专家等组成遗产保护委员会。于此同时加强教育,让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国家文化遗产的价值,热爱文化遗产并积极参加对遗产的保护。

纵观国外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国家以及民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这是一切保护措施实行的基础。从保护对象上来说,从保护建筑艺术精品到保护与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建筑,从保护文物到保护文物的环境,从重视古代文化遗产到重视近现代的文化遗广,从保护与当今生活已无关联的古建遗址,到保护现在还有人继续生活使用的建筑遗产、历史街区,从保护单一要素的文化遗产到保护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将是今后遗产保护的必然趋势。

然而对于不同的保护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固执套用相同的方法,势必无法与现代城市进行较好的衔接,从而导致文化遗产失去活力。同时从技术的角度上对文化遗产的长久留存提供支持,例如对其外立面的修缮,对其功能的重新分配,让更多与普通人密切相关的建筑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让文化的价值真正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这种价值的力量,而不再仅仅是让它们束之高阁的被消费。

其次,在文化保护的过程中应在充分尊重历史原真性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城市功能的有机更新,而不是在建造过程中忽略片区的历史价值,为了城市的现代功能而轻易让位于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当下文化遗产再利用模式过于单一,无非是对于文化价值较高的文化遗产,成立博物馆、纪念馆供人瞻仰,或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对于历史文化价值并不突出的城市遗产,就面临被拆除的境遇。文化遗产的再利用方式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且执行力度不够,这都导致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阻碍。

最后但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唤起国家以及民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来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提升国民的素质,让大家意识到文化遗产留存的价值,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城市文化遗产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和谐共生。

文化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却又是如此脆弱,需要很多代人坚持不懈,薪火相传的努力,方才艰难地存续到今天。我们艰难地保存文化的火种,让世代记住我们民族所拥有过的遗产,因为是它们造就了我们本身。

参考文献

[1]伍江,王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2.

[2]杨乐,辜元,李鹏 .重庆市危旧房改造片区中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实践活动解析.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2012.

作者简介

谢周辰茜(1992-),女,四川省成都市,本科,城市规划,西南科技大学。

蔡汶(1993-),女,四川省广安市,本科,城市规划,西南科技大学。

代玲玲(1993-),女,四川省渠县,本科,城市规划,西南科技大学。


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探析
青岛方言对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助力作用浅探
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及欧盟采取的应对措
浅谈城市建设档案在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城市自来水给排水工程如何实现一体化有效管理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谈城市排水企业职工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完整率
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浅谈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
植物规划在城市建设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时·空下的记忆的再生与演变
城市文化战略背景下提升档案工作的着力点
城市管理档案如何提高实效性
城建档案与“城市记忆”探讨
基于老年人心理关怀的城市菜园研究与设计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