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作者:张煜 何磊磊 字数:3138  点击:

摘 要:随着工作职责的日益清晰,辅导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也相应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处于新世纪的前沿,面对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所带来的重重挑战,辅导员应当从角色能力、角色职责与角色权力三个层面明确其角色定位,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力争使高校学生工作提升至新的水平。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定位

作为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谐稳定以及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与推动作用。其角色定位的不可替代性,逐步得到了高校乃至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所谓角色定位,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具有相对不可代替性的职能定位。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就是指在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中其相对不可替代的职能定位。它集中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辅导员的要求,辅导员自我职业认同的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对辅导员的具体要求并呈现为一定程度的角色不可替代性。具体而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取决于辅导员的角色能力,辅导员的角色职责以及辅导员的角色权力三个层面的把握。

1 辅导员的角色能力

角色能力是指对角色规定性有了认知,在情感态度上有了认同后,去践行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所必需的能力。角色能力是不可替代性的核心,是形成角色定位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角色能力,角色定位也就无从谈起。辅导员的角色能力包含角色基础能力与角色专业能力两个方面。

1.1 角色基础能力

角色基础能力是指进行角色转换,履行岗位职责所起码应当具备的能力。教育部24号令第三章第八条,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角色基础能力,如 “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再如“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这些具体要求构成了辅导员选任的“入门条件”。语言文字驾驭能力,组织管理动员能力,交流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角色基础能力就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的逻辑起点,也是辅导员提升技能与素养的现实起点。具备这些能力是成为辅导员的必要能力条件,却不是唯一能力条件。

1.2 角色专业能力

角色专业能力是从事相关职业,开展相关业务所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的角色专业能力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业指导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细化的要求。角色专业能力是辅导员岗位存在与发展的主要依据,是辅导员区别于其他工作岗位的显著特征,也是辅导员自身专业价值的不可替代性的直接体现。

2 辅导员的角色职责

角色职责是指某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教育部24号令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了辅导员包括“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等等在内的八项主要工作职责。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类职责。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职责

辅导员首先应当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的领航者与人生的导师,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在于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辅导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法律观,不断引导与带动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而奋斗。为此,辅导员首先应当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知行合一、正身垂范,用自己的情操与品德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鼓舞学生、凝聚学生,使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2 日常事务管理的角色职责

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行政系统中的一个必要环节,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管理学生的直接责任。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离校,其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事项都离不开的辅导员的协调与管理。并且,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介乎于学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学生的每一个管理环节,都需要辅导员进行上下左右的沟通与协调。辅导员的管理职责直观的体现为大量的日常事务,如日常请销假,宿舍检查,奖助学金评定,组织学生活动,矛盾排查,危机处理等等。在繁琐、忙碌的日常事务处理中,辅导员的管理角色职责转化为了学校学生工作的实效。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事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它们相互衔接、相互影响。辅导员只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自己工作任务和内容,熟练的把握工作规律与节奏,才能良好的履行日常事务管理的角色职责。

2.3 辅导咨询服务的角色职责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样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主要包括为学生经供学习方法介绍,生活经验分享,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等多方面的辅导与咨询服务工作。这项职责的履行,就要求辅导员能够成为学生身边值得信赖与依靠的“权威”和“专家”。党和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与思路。辅导员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同时,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与专业研究的开展,努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

3 辅导员的角色权力

角色权力是指专属于某一岗位,为保障其岗位职责的履行而赋予的对某事项作出最终决定的权力。辅导员的角色权力来源于上级组织的赋予和学生群体的信任与支持。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将辅导员的权力归纳为三类。

3.1 上级组织赋予的角色权力

组织赋权是指因保障工作开展的需要而由上级组织赋予辅导员的权力,也即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在辅导员的业务范围中,多数公务事项的进行都离不开组织赋权,如签字盖章的权力,制定规则的权力,评定奖助学金的权力等。行使组织赋权需要辅导员严格依据相关制度与规范,并接受多方面的监督。

3.2 专家权威赋予的角色权力

专家权威是指由于辅导员排他或优势的具有某种知识或技能,并基于这种不对称性,而获得的对某一事项的决定权。这类权力源于辅导员对学生工作业务及其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深刻、娴熟的把握。这项权力的获得通常离不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

3.3 人格魅力赋予的角色权力

人格魅力是指辅导员对学生的非权力影响力,其借助于辅导员自身的内涵与修养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能够高度认同辅导员,从而自觉自愿的配合辅导员完成工作。这类权力的获得依赖于辅导员自身修养与道德水平的提升,依赖于辅导员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关爱,依赖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长期的真诚的交流与沟通。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岗位职责的特殊性,而其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反映了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其发展与演进的趋势。只有进一步明确、细化岗位角色定位,才能够为其进一步实现专业化、职业化找准方向,留足空间。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2006.7.

[2]陈军绘.刍议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分析[J].南方论刊,2006.10.

[3]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作者简介

张煜(1976—),男,陕西咸阳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城市规划,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何磊磊(1982—),男,山西太原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推荐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的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方略
关于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析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
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选择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成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探析
关于高校自主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励艺术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