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舆论监督与司法正义

作者:李韫慧 字数:3687  点击:

摘 要: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宪法确立的治国方略,舆论监督与司法正义的关系就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民主法治国家离不开司法正义的实现,而舆论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更使得司法更加正义。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媒体日益呈现其特色多样性,更使得二者关系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因此,在我国现代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化解舆论监督与司法正义之间的种种冲突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司法正义;网络;舆论监督

1 舆论监督与司法正义含义

1.1 舆论监督的含义

“舆论”即“舆人之论”,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监督,包含着监察、督促两层意思:是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行为;即为监督催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行政、司法等公权力机关的机关行为及个人行为监督曝光,以达到阳光、透明、公平、正义的社会效果。

1.2 司法正义含义

司法正义., —般指的是执法者公平正义无私。当前意义中的司法正义,不仅包括指实体正义,而且也包括程序正义和执法过程中执法者的情感正义。司法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实体处理的要正确,程序进展的要合法,社会效果呈现的良好。一般来说,司法正义通过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两种途径来实现。实体正义,是司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诉讼参与人寻求的直接结果和最终目的,关系到每一位当事人的直接利益。实体正义通常是通过配置权利、义务的内容来实现。程序正义通常是通过正确执行法律设计并且能够获得正当性结果的步骤与方式来实现。因此,只有实现程序的正义性,才能够确保实体正义的实现。

2 舆论监督对司法正义的积极影响

2.1 抑制司法腐败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司法腐败、权钱交易是影响司法正义的根源。舆论集中在司法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司法公信力的缺失。通过舆论监督能对司法腐败现象加以有效抑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济”。

2.2 促进司法正义

随着我国司法机关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越來越开放开明,大量错案得到纠正。而司法机关对于舆论监督也日趋重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第一条中就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3这是我国司法界观念和制度上的一次长足进步,使得舆论监督在提高法官的职业水平和廉洁自律能力以及促进司法正义方面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2.3 舆论监督改善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足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法制教育的基础工作是普及法律常识,也包括遵守法律的习惯养成和评价。

3 舆论监督对司法正义的消极影响

3.1 影响司法的独立性

马克思说“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西方国家也普遍认为法官是仅次于上帝的人,可见司法最重要的品质便是独立性。然而在现今日益开放的舆论环境下,司法独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许多案件,如杭州“胡斌案”,西安“药家鑫案”,在法院判决前,舆论就已经作出了宣判,一旦法院最终判决结果同舆论预期不一致,便会遭到舆论强烈抨击,诋毁法院形象,质疑法官素质,甚至“人肉”办案法官,这种对法官施加“民意”的压力“舆论审判”,,成为一种左右司法正义的消极力量,无疑对法院的独立审判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2 影响司法的权威性

司法活动的公信力和威望是法官在司法独立的基础上,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做出使公众普遍认同和遵从、符合程序和实体正义的判决中形成的。由于舆论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尤其是网络舆论的迅猛飞速发展与相关立法的脱节,使得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民个人情绪的宣泄而制造负面新闻,对司法裁判的随意评判,对司法机关的任意贬损,对法官名誉肆意攻击等现象十分严重。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情绪化的舆论得不到有效引导和控制,往往加剧了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不满。而在一些法院迫于舆论压力的影响下做出的符合民意的审判,也同样使司法权威受到了弱化和影响。

3.3 影响司法正义

舆论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司法正义,同时也可能影响正义审判。民意不见得一定正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所采取的裁判方式便是民意,这种不查明事实真相仅以民意为依据的裁决在今天看来不免荒诞,然而现代社会下舆论所代表的多数人的意见,同样也不能成为评判司法正义与否的标准。法律有自己的逻辑,同样司法正义应也当是在法律严格约束下的正义,而舆论则往往带有浓郁的道德感情色彩。当案件一方为公权力一方为弱势群体时,公众普遍将同情的目光投向弱者,将声讨的矛头对向公权,这种逻辑观念经过媒体宣传形成舆论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愤怒的情绪淹没了理性的思考,道德的判断代替了法律的分析,此时舆论就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影响司法机关的正常审判,妨碍司法正义。

4 舆论监督对司法正义消极影响的原因

一是公众对公权力信任感缺失。有权力的地方就可能滋生腐败,伴随经济发展下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剧和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的不断增多,媒体对权力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失职行为报道增加,尤其是在网络言论自由的开放式环境下,许多社会阴暗面被不断挖掘和曝光,公众已经对一些对权力部门不信任感加剧。因此一旦有对权力部门不满的信息或言论出现时,便迅速形成舆论大军对公权的讨伐。

二是公众与公权力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对待同一案件公众之所以同司法机关得出不同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信息不对等造成的。由于案件宣判前有一些事实真相不便披露,所以当舆论开展广泛“人肉搜索”“发现真实”后得到的结论与司法机关依据事实真相最终宣判的结果截然不同时,便难免引发二者之间的激烈冲突。例如曾网上火热的“厦门女强人舌战四车拆迁城管”的视频,视频已经播出引得无数网友顶礼膜拜,纷纷表示太解气了,对事实真相却是该女子占道经营两年前就被邻居投诉,所搭盖的违章建筑两年来一直未自行拆除才被强拆。

三是是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差异。法官作为职业法律人审议案件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不仅仅要注重实体正义还要注重程序正义,而公众往往追求的是实体正义以及几千年流传下的道德理念,不难想象,辛普森案件如若发生在中国,在舆论的压力和公众的愤怒中,辛普森是一定会死的。

四是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机制。对于一些公众关注度高的热点案件,一经舆论公布往往短时间内引发热议,在这些议论声中理智与愤怒混杂,真实性与谣言同在令公众真假难辨。言论自由本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但缺乏相应的机制约束时就很容易造成权利滥用。孟德斯鸠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去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宪法虽赋予公民言论自由,但为防止这种自由超过一定限度变得肆无忌惮而导致司法权威受到挑战时,我们就必须通过法律加以制约。

5 完善舆论监督与司法正义关系建议

5.1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加快相应法律机制建设,规范信息传播秩序,既是规范舆论监督的行为、保障司法独立审判的要求,也是保护舆论监督的权利。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条文对媒体加以规范制约,对媒体介入司法程序的时间和方式及程度加以明确,通过立法规范媒体新闻监督权在司法领域的行使,建立“庭前提醒、过程检查、时候责任追究”机制,并可参考国外的“禁言令”制度。同时在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对媒体滥用新闻自由权、干预司法独立恶意损害司法形象引发严重后果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5.2 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监督

主动扩大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及时将真是信息公布于民众,则可以有效遏制流言的产生和传播。司法透明度越高,法官接受监督的意识就越强,就会自觉做到严格、正义、文明司法。司法公开就是一个杠杆,能够撬动司法公信力的整体提升。可以看到,近年来全国法院在司法公开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立案公开、执行公开、庭审现场视频直播等,都为公众了解案件真相,消除司法神秘主义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供了有效渠道。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司法公开力度任有欠缺,一些热点案件的开庭现场虽然允许媒体参与但也只是极个别媒体能真正走入庭审现场;裁判文书上网情况也并不乐观;加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衡,一些实现公开的技术手段尚有欠缺,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未来的法治进程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王越,梁刚.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判例互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第5页

[3]高一飞.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3

[4]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将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5]张帅.论网络舆情与司法公正[J],知识经济,2011年7期

[6]周建.从许霆案看新闻自由及其界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18期

[7]杨治.网络舆论勾司法公止的冲突与协调——以法个案的分析为视角[J].法律适用. 2009年第1期


国际环境正义的法理学探究
名人姓名遭商标抢注的司法现状分析
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加强司法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律师担任法官、检察官
论新媒体对司法的影响机制
论司法问题的非司法救济
对我国《公司法》社会责任制度的思考
司法拍卖的网上实践
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对于大众舆论监督的思考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