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物理创新作业改革研究
作者:蔡燕兰 字数:2207 点击:
【摘要】在国家的“双减”政策下,我校对物理作业进行创新改革,以“微课引领,实验创新”为核心,让学生制作自主创新实验并制作成微课,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获取新知识,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创新作业;实验微课;可视化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响应“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号召和“新课标”课程理念下作业兼顾基础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不同作业的育人功能,我校对物理作业进行创新改革,以“微课引领,实验创新”为核心,通过居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创新实验的快乐,在“玩”中培养无限创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一、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物理作业一般是课前预习,学生拼命刷题,课后,学生又麻木机械刷题,每天应付书面作业,内心充满疲倦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缺乏培养创新思维。
这一次寒假我们开启了新的预习作业模式——学生自主创新力学实验。具体内容是: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力学内容,选择感兴趣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生活中常用物品对这个实验进行思考、设计、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先掌握物理原理并参考网上平台资源:抖音、小红书等视频,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思路,讨论,设计出创新实验。如有一个女生做演示浮沉子实验时,为了更引人注目,变成魔术表演,左手手指指挥,右手同时捏水瓶,水瓶中的小瓶好像变魔法似的,乖乖地上下运动,这个过程可视化展现,实现了呈现方式的创新。还有一组学生用家里的玩具创设演示汽车追尾和小车撞到障碍物时的实验情景,把交通中的追尾和撞车时人的运动状态,生动可视化的展示出来,让人惊叹。这种“反转课堂”的模式让作业更有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预习新知识,时间和空间由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做到因材施教。
二、提高动手能力
(一)实验制作,有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传统实验课是老师提供器材,学生按照老师的预设进行做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有些学校学生连实验器材都没有摸过,学习变成囫囵吞枣,是懂非懂,更别谈学生实践体会。现在创新学习模式,学生小组自行选题、选材设计实验并操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如有一组同学做演示惯性实验时,用钢尺敲打最下面棋子。他们反复练习,掌握方法,最后拍成视频发给老师。老师肯定他们的实验后,提出改进的建议,他们再反复调试实验,最终实验效果明显了许多。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可能还会有惊喜,通过快乐体验,让学生获得内心满足,以促其发展。
(二)视频制作,有助于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一个实验制作拍录下来后,如何加上物理知识来解释原理,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许多理论知识,学生要通过做实验验证才能理解个中的物理原理,有些原理,教科书中表达比较枯燥难理解,学生会在网络找解释,挑选适合理解能力的表达方式,让理论生动通俗。如:有一组学生做惯性实验后,加入几个驾车动图,强调开车一定要戴安全带,并插入安全警句:系上安全带,平安随时在。这个微课具有很大的安全教育意义,让安全教育时刻记在心中。还有一组同学做另一个浮沉子实验时,列表格做一个对比,还加上实验原理和实验反思,用理论解释实验,并把知识升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要求:1.实验目的明确,2.实验原理正确清晰,3.实验过程清晰完整,4.实验数据、现象真实,5.视觉效果漂亮,表达流畅,6.鼓励对实验进行反思和命题,7.鼓励夸学科融合或者融入一些传统元素。学生在视频剪辑制作中融入许多新元素,把实验进行拓展延伸并美化,一个精美高水准的实验微课诞生了。
三、融合信息技术
(一)查阅资料,掌握原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重塑教育生态,变革传统教育环境,解放学生手脚,让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学习,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
学生选好要做的实验后,对其中的原理、书中的解释觉得比较生硬干涩难懂,他们会查阅网络资源或参考资料书籍,主动自学,弄明白原理。这种发自内心驱动力的学习比其他人强迫要求学习更有效性。学生在查阅学习理解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立即截图发给老师请教,在交流中深入掌握物理原理。
(二)平台展示,点评交流
这个寒假,3个班学生自行建立了三个力学实验研究群,在微信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学生作品由青涩变成成长,最后成熟,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历练。学生看到作品分享在视频号和抖音号“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里,与全国人们交流,喜悦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且可以点赞、评论、转发链接,分享喜悦。在点评过程中,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作品主人在同学之间树立自信,提升自尊这也是过程性学习评价,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反思、改进,不断地进步。
创新是学生进步的灵魂,本文主动融合“双减”政策与学科素养课课程理念,旨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把抽象理论用实验微课可视化,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挖掘深埋于学生自己内心的潜能,放飞想象力,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参考文献:
[1]刘权.基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学物理,2016(12):4
[2]肖永琴.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3):49
[3]韩志祥.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模型构建[J].物理教学,20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