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杨玉英 字数:2021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69-01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无法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没有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以及完成解题后没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上课爱做小动作,喜欢打扰其他同学。学困生这一问题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阶段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已经成为学校和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1.类型及成因分析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态度方面,性格方面等等。学困生大致可分为:
(1)暂时性学困生,就是指智力、心理正常,但暂时性学习不好的学生。原因:学习行为上有一段时间对学习不感兴趣。比如换了一个数学老师,他们一时适应不了新老师的教学方式,从而降低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有缺陷。比如在学习利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一知识点上,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外界突发事件的影响。比如在父母闹离异或是发生意外事故期间,孩子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2)能力型学困生,指能力存在问题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动机、智力水平不低,但在思维、言语、空间能力上较差。数学书在他们眼里几乎就是“无字天书”。
(3)动力型学困生,是指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差,学习动力、自我意识意志方面存在偏差。父母的影响很重要,有些父母要不外出打工监控不到,要不过分溺爱,任其所以,让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
(4)整体型学困生是指动力不足,能力也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相对来说较少。
教师要仔细研究自己的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实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2.转化建议及策略
面对学困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多了解,常关注,建信任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校园,家庭三方面的资源,全方位了解后进生。在课堂上,找数学信息较为简单,可优先提间他们,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提问到站起来不说话的,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并用鼓励的话语对他们说:“没关系,你试试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只要他们意思说对,掌声就送给他们,使他们获得自信与快乐。在父母面前,找他们的闪光点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老师不再只会向家长告状。让他们能感觉的到你对他们的爱,真正相信你。
(2)变换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其特点是科学和严谨,这也是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可以试图用如下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创设激发情感共鸣的情境。如老师运用谜语,故事,电影,音乐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展活动课堂。如在教《轴对称二》这节课,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数学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授课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授有效学习方法,把知识简单化。如学习除法竖式时,用如下口诀:小厂房搭起来,被除数请进来,除数写在大门外,商儿站在房顶上,乘一乘,减一减,除法竖式才填完。这样一来,学生计算时可以边记边做,提高正确率,增强学习自信心。课后布置简单有趣的数学作业。如找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创作一幅轴对称的剪纸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对学困生的作品给予肯定。
(3)帮扶互助,凝聚力量。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采取“一帮一”活动,每一个优等生负责一个学困生,这样,不但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给学生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逐渐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在这期间,还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4)通过面批的方法,让学困生学会数学思维方式。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按时完成作业,遇到运用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时不闻不问,做错也不找原因,不订正,这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便不会解决所有数学问题,从而对学好数学失去了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业适当的进行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帮助、鼓励学困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错,错在那里?以后应怎样思考这种间题?逐步让学困生学会数学思维,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缩小两极分化。使他们在本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我相信:我们等的花儿总会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