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通过“四维”锻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郑晓红 字数:2646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274-01

很荣幸参加了第十九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在会上观摩了刘松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深有启发,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动手操作,自我表达,相互讨论,发散思维。一堂课我们能做什么?一堂课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也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听完刘松老师的课,才发现一节课原来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通过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程,让学生的“四维”都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还要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精心设计每个小细节,从“身”、“口”、“手”、“脑”这四个方面不断强化训练,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1.身——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身”是创造的原动力,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等等这些词语无疑都是在说明“身”的重要性,没有“身”什么也做不成。所以一堂课,就需要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人在教室,心在课堂,思维模式跟上教师的脚步,身临其境,以主人翁的“身态”来面对一堂课,杜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一节“身”动的课堂活动来代替教师生动的讲解,让学生身体力行,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开始的时候,刘松老师先请一位同学上台,然后再让这位同学找一个比他高的同学上台,接着又叫第二位同学再找一个比他高的同学上台,然后再提问为什么第二位同学比第一位同学高,比第三位同学矮?引出了标准不同。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氛围,“身”动了课堂的同时,生动了课堂,锻炼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身”动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努力表现自我,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口”是创造能力培养的辅助工具。“口”是交流的窗口,所有的思想都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展示出来,否则就是有口难言,所以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交流,发表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口”的锻炼也显得至关重要。口头表达能力强,可以表述出自己创造出的事物,也可以通过与他们的讨论,改进自己的创造,故而“口”是创造的辅助工具。通过朗读——学习别人的正确表述模式;通过师生问答——不断纠正或完善自身的语言表述;通过生生讨论的形式——升华思想,强化表述能力。对“口”进行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不断“口”述的过程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刘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请全班学生朗读数的过往认知及研究内容,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同时也学习了别人规范表述的模板;又写了一个让学生读数,提问学生各部分的名称,师生问答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引出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互取长短,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节课,通过多读,多说,多谈论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创造能力的辅助工具,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才能够将心中的创造思维表达出来,让世人知晓,为人们所接受。

3.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著名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经说过:“要教育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即是指对“手”的锻炼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做事能力,可见对“手”的锻炼是多么的重要。“手”是创造能力的根本,一个好的作品的呈现都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所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多动手,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感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奠定基础。创设人人主动参与动手操作的探索氛围、引导动手操作、精心选择操作内容、创设有效的操作活动,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刘松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找一个正方形的,学生通过动折一折,画一画,动手操作,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精心选择与课程有关的操作内容,创设了一个人人都能主动参与的动手操作氛围,引导学生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奠定基础。

4.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脑”是创造的源泉,每节数学课其实都有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教学设计中参人了比较多的发散思维,就会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不会受到某种局限,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同一个问题就体现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教师和学生。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备好每一堂课,备课过程中,多思多想,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多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思维。 例如:刘松老师在教学寻找正方形的1/4时,出示了很多形式的正方形的1/4,除了学生们很容易想到的将正方形沿着中线或对角线对折两次得到的1/4,还出示了学生都没有想到的将正方形八等份后取两块得到的1/4,或将正方形十六等分后取四块得到的1/4,以及按不规则图形四等分得到的1/4。通过这样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正方形的专是可以不受对折线限制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思想不再受到固有模式的局限。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一个人要想创造,身临其境是首要,只有身临其境了,以主人翁的心态面对问题,发挥主动性,才能创作出新事物;口头表达能力是创造的辅助,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将自己的创作表述给他人,通过讨论接纳和修改自己的创作,才能有更好的创作;动手操作能力是创造的根本,通过动手操作,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呈现创作品;思维能力是创作的源泉,思想有多大,创造出的传奇就有多大。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身”、“口”、“手”、“脑”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刘松老师在一堂课中,巧妙的设计各种细节,培养学生的身体力行,身临其境,口头表达,口头交流,动手操作,发散思维,从身体的四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成就了创造能力的培养。


“保密管理”在档案利用中的重要性探讨
以“三贴近”为切入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战之必胜”需要什么样的战斗精神
以“三严三实”为指导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论“拆二代”的现状及社会问题
新时期基层新闻报道员怎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浅论“单独二胎”对广西基础教育资源的影响
通过校本培训培养青年英语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新英语教师如何面对初一年级“零基础”学生
浅谈教师“下水”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作用
建构观下“轨迹”教学的案例研究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
“反腐”还需《政党法》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策略研究
试论淮阳出土的“越王剑”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