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课程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武鹏 字数:2596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4-0242-01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现在适应你的学校生活了吗?”离开安逸的大学生活,进入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我的回答是相当不适应。记得09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这种不适应一直陪伴了我半年,再加上当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因为我感觉医生可以救死扶伤,造福众人,而偏偏由于眼的原因不能报医,所以选择了教师。

毕业后到了二中,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什么都不懂,所有东西都需要从零学起,心里很着急,再加上时间特别紧,压力特别大,着急上火,我的牙整天疼,恨不得把它敲掉。但是时间实在是太紧了,就拿每周两次的集备来说,每周一、周四晚上进行,规定时间两节课,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等到班主任说自己要去放学了我们才散,有好几次班主任都去查宿舍了,我们班主任还要继续研究,等研究完了必须要当天晚上修改完,因为第二天刘校长还要听我们年轻老师的课……其实现在我们听到领导说以前年轻老师备课能备到两三点都感到不可思议,我想说的是这是真的,因为我就这样干过。记得当时为了上好我的第一节课,第一次见学生能够给学生留下好印象,那天晚上我在一个教室演练上课内容到了六七遍,精确到了每一句话、实验的每一个动作……就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我们的工资并不多,现在可能很难想象,一个月只有800元,没有别的了,当时要求配电脑,要扣1000元,没办法不能和现在一样一个月扣完,我们分了五个月扣完了1000元,每月再扣200元,只剩下600元,比我们的大学生活费都低。而恰好在当时我看中了我现在的媳妇,看上了就得追啊,要买礼物啊,请吃饭啊,记得当时去小饭店点了个干煸茶树菇都心疼上很长时间,多亏她看出了我的心思,能理解我,也答应了我,到现在我都觉得挺亏欠她的,我想我会用以后日子来让她幸福。

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心理、身体都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我想到了辞职,心想天下这么大,上哪去不能混口饭吃,恰好当时和我一起去二中的另一名物理老师是在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决定在年底前辞职,我也动摇过,在他临走的时候我让他把辞职信给我留一份,也许有用。

终于坚持下半年来了,年假里我想了很多,包括去和留的问题,包括这半年工作的得失等等。最终让我留下来的原因是我发现了压力大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对于教学工作的不熟悉,如果教学上我能够和老教师那样不费力就会把课备好、把课上好,其实想想其他工作也就没那么繁重了。所以说作为一个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而对自己课程的研究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标志。其实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的工作就不那么累了。

过年回去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向老教师学习,第一个对我帮助很大的是宋海东老师,当时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其他老师的方法我学不来,宋老师的课特点就是细,在黑板上除了学生展示的内容,他的补充会填满整个黑板,我在他的课堂上听课听得明明白白,其实这也是孩子真正想得到的。我尝试也讲的细一点,但是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的脑子里的储备太少了,往往上着上着就卡壳,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要上一节和宋老师一样的课,我发现课前要对本节课的课标、教参、教材、辅导书等等进行全面的研究,现在想想,其实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课程研究,一种真正的课程研究。

就这样到了奎文,对于初中物理课程继续研究,也许是细的原因,我去的第一个学期就评上了教学能手,虽说只是学校的,我也很高兴。直到后来到了奎文的第二年,我遇到了徐金玲老师,一位原先就在潍坊工作的老教师,但是她46岁,已经是高级教师,现在应该要52岁了,她让我认识到对于课程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细上,而也应该全面,应该对你所教的课程有个全面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中的森林。当时正好在初三,正好教完一届学生,也对初中物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后来再去初二就感觉简单多了,也没有那么累了。

再过一年到了初三遇到了王垒老师,他留给我的最大印象是他的灵活,他对于课程研究很透彻,关键是他能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把这些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比如他无意中发明的“学习超市”。当然有些东西不好学,在细致和灵活之间,我更侧重于细致,灵活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比较赞同韩校长的观点,课程就好像菜肴,而课堂就像是享受这些菜肴的过程,我们老师就像厨师,学生就是享受菜肴的人。就像厨师要研究不同菜系,研究不同食客的口味一样,我们老师也要从不同角度研究我们的课程,研究我们的学生,真正让我们研究的课程符合学生的“口味”。课程是内涵,课堂就是外显,没有课程作为基础,课堂就显得空洞,有再好的课堂设计,没有课程作为支撑,课堂也只会显得花哨,不切实际。就像吃饭的环境服务都很好,而菜不好吃,也不会有多少人再去光顾。

后来集团成立物理学科研究会,见到的我们的第一任会长张东升老师,他能把一节物理课上出十足的人文味,这反映了他对物理课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不过这是我的终极目标。现在想想大学里我们找家教的时候,往往这样写“可以辅导高中数学、物理、化学和初中全部学科……”当我们真正从事学科教学的时候,发现当时实在是太幼稚了,每个学科都是一轮课程,要想在大学还没毕业时都能辅导,怎么可能呢?……

那么把刚才的几个词合起来,就是我对课程研究的理解,也是我感觉课程研究应该存在的几个方面,那就是细致、全面、灵活、深度。

最后,我想说几点建议:第一,我们常说“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很难短时间内完整的研究一遍课程,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先树木、后森林,每节课都经过细致的研究,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一片森林。再就是抓住假期集中培训的机会,因为真正的“先森林,后树木”的研究。第二,深入编写一份导学案,尽可能少借鉴以前的学案。我们组孙瑶瑶老师在上次会商时,总结的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编写导学案。第三,对于教参例子的使用,开始时可以试着去模仿,但最终应该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因为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才拿不走,比如老师的课程水平。第四,试着用两种思路备课,一种是现在的课堂,一种是以前的课堂。以前的课堂可以让你真正去理顺课程的脉络,现在的课堂可以让你多考虑学生和实际。放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按通读课本、研读教参和课标、完成学案、设计备课、制作课件的顺序进行。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研究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探析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加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