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立院校基层学生党建在实际工作中行为养成的探究
作者:王申霞 字数:2244 点击:
摘要:基于民办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行为养成自我反思,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对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摸索,考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合理化,从而解决日常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问题争取做细做优。
关键词:民办;学生党建工作;行为养成;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64-01
1.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形式普遍较为严峻。党建工作中反思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加强团队建设,思考党务知识的普及,如何让民办院校的“后进生”可以发光发热,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到教风和学风中,提高和端正学生的人党动机,保存纯洁性,推进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开展。
2.民办院校学生基层党建较为显性的现状特征
民办院校本身的特质存在很多探讨空间。引导作用体现不强,书记工作同时兼行政工作,能力有限,很难同时做优做好,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基层组织的建设。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导致对学生党员的管理缺乏连贯性;在思想教育工作和学习中不够系统化。对组织活动兴趣不强,方式方法单一陈旧,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忽视思想教育和党员管理等。
3.民办院校日常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反思
在“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全、作用突出”的要求,打造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模式,工作中的自我反思:
学生基层党支部的动态管理模式,实行“一对二培养”,一是指优秀的学生党员,二是指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做好定期的考察和梯级队伍建设;加强学生间的间接交流。形成共同参与、以优带中、以强帮弱,互相促进的局面,保证工作的持续性,树立“活”标杆,调动整体积极性,寻找良性循环的梯度。
3.1 抓制度抓公平,规范选人环节,严进严出
(1)根据递交入党申请书情况,对基本符合积极分子的同学进行了信息登记,考核思想工作。
(2)严格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把好学生党员入口关。通过班团支部、辅导员、专职教师等,群众、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党总支层层考察,严格把好思想关、学业关。
(3)在发展过程中,要求全面考察,所发展的学生党员都是思想上的积极进步者,学习上的优胜者,工作上的能干者,做到了品学兼优,真正起到模范先锋和带头作用。
3.2 做好、落实到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习联系员制度
如何加强团队的意识,如何让学生对该团队有认同感,加强熟悉度和融入度,调整活跃气氛,上党课学期期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发展联系人制度,认真选拔积极分子负责人工作,做好衔接沟通,挑选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思想上保持一致、上进心强的同学担任,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培养挑选骨干后续储备,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3.3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分批建立组长制度
分批建立组长制度,做好分层次管理,梯级制度管理,定期进行沟通教育,加强各个联系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日常工作的对接,做好“上批带下批”的衔接传承工作。
支部安排支委成员和学生党员联系各班班委会,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公选,吸收优秀的人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做表率,切实做到尽职尽责。密切党群关系,团结带领大家开拓性的开展工作。对党员队伍中的优秀进行表彰,对支部建设中的不足进行研究,制定可行性措施。
3.4 值班和定期谈话制度
每位党员,必须参与到日常值班制度中去。多交流,值班期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解实际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学年组长进行定期汇总考核。
日常值班中加强谈话制度,了解党员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思想理论时刻武装我们党员,深入细致的做好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党员明确如何在组织上思想上从一名普通的学生跃变成一名优秀的学生党员。树立“身边党员”“身边事”的典型,激发同学们的积极进取的学习动力,扩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
3.5 强化学生干部培养制度
在组织建设方面,培养已在校时间较长的大一、大二本科生为主,有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做好党建工作的传承性。口头问答、随机问答,知识竞答、手机小测等方式对党务理论的学习。
3.6 党员群管理制度及成立企业流动党员党支部,实习学生实习期党小组
做好日常工作的铺垫作用,及时沟通的有效渠道之一,利用网络加强思想交流与沟通“每日一分享”链接学习,提高互动性,组长定期将每组开展的活动进行“打包上传”,共大家分享。设立顶岗实习学生流动党员党支部,专门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开展相关工作。
4.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行为养成中希望达成的效果
重视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坚持了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职能,把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作为管理与教育的基本要求,保持务实际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把教育主线贯穿于平常每件事情的工作上,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法。
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时期更好的添砖加瓦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以学风建设为目标,强化养成教育实效。学习是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和措施实现。为更好让学生更好的养成日常工作,促进行为养成,从德能方面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自觉能力,深入学生实际生活,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勤绩方面,抓好班集体建设,勤于和学生交流,提高支部各方面能力,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学风,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