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育”并举下自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五育’并举下自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13489)。
作者简介:杨青桦(1970~),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德育。
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把“五育”并举思想与办学特色“自我发展教育”有机融合,梳理“五育”的功能与作用,厘清“五育”的逻辑关系与融通性,系统设计全方位的校本课程育人目标,搭建有校本特色、科学系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结合“四自-四导”理念,构建“五育”并举自我发展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五育”自育特色课程,建设“五育”全面发展的校园自育文化。
关键词:“五育”并举;自我发展教育;自育课程;校本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0-0034-04
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程建设,是新时代的教育改革需要研究的课题。“五育”并举下自育课程的建构,就是把“五育”并举的理念与“自我发展”的校本特色教育相结合,将校本自育课程进行重构和优化,搭建有校本特色、科学系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对学生“五育”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五育”并举下自育课程建构与实践的意义
当前,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学校教育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根本问题。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实现“五育”并举,让学校德育获得更多实效,学生智育水平得到提升,学校特色体育课程得到强化,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得以加强。学校进行自我发展教育模式研究已有数年,在“五育”并举理念的引领下,本校力争通过优化和重构自育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自育课程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和实现自我发展教育与我国近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天然的契合。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教育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明确人生方向。核心素养是新的时期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社会实现进步的共同要求,今后我们将通过自我发展教育中的自育课程(自育课堂、自育评价和自育场域)实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自我发展教育有助于优化“五育”并举的校本课程体系
具有内生性和普适性的自我发展教育对实施和整合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校本课程具有天然的优势。自我发展教育是一种兼具学生内生性和教育普适性的方法论,能有效整合学校课程中出现的诸多教育模式和方法,对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具有天然的优势,对学生终身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引领性作用。
(三)自我发展教育有助于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学生在参与倡导“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过程中,倘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的问题能够满怀热情自我选择目标,制订计划,自我思考,并与同学们合作讨论、实验、练习、行动,在互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在实践中反思进步,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回归教育本源、直指教育本质的自育课程,的确有利于帮助我们探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研究和实践价值。
二、以行动研究推进“五育”并举下自育课程的建构
学校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开展三轮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参与到每一轮行动研究的活动、观摩、反思中,并根据具体的实践操作,进一步改进新一轮的行动研究计划,对主题活动设计和实施策略进行调整后再实施。三轮行动研究都要经过“计划—行动—反思—调整”四个环节,在研究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具有学校特色的“五育”自育课程育人体系、课堂内容和评价方案。
三、“五育”并举下自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过程
(一)进行前期调查和论证
1. 问卷调查
基于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学校本位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进一步分析学生、老师、家长的需求,为课程的建构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课题核心组成员分别制定了学生版、老师版和家长版“五育”并举自育课程的建设调查问卷,了解和收集学生、家长、教师对开展“五育”课程建设的看法、意见,搜集相关数据,形成分析結论,并以此作为学校建构与实践“五育”并举下自育课程的参考和依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有以下发现。
(1)“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得到高度认同和重视。从本次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均高度认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活动形式上,学生更喜欢多元化的“五育”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学生更倾向于参与体验性、实践性的项目式任务。因此,课程和活动目标的设定、课程的开发、课程的评价等,都应该深入研究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呼唤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根据教师和家长的访谈,我们可以明确“五育”素质评价要立足校本实际和学校育人目标,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要切实用好评价结果,使学业质量评价规范化,应该建立德育评价生活化、美育评价展示化、体育评价素质化、劳动教育评价情境化的多元、多维度、多主体的校本评价方案。
(3)对“五育”的理解存在偏差。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五育”的理解有偏差,认为“五育”各自发展,彼此割裂,他们没有看到“五育”彼此的关联性。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和家长理解,学校进行“五育”并举的自育课程建设,是通过对学校文化、师资、课程全方位的创新,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主动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融合共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