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觉下幼儿绘本的选择与运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美学视角下对幼儿绘本进行选择和运用,教师要特别结合幼儿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爱好,对于绘本中所涉及的艺术元素进行分解,进一步增强幼儿学习绘本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通过同类联系互补的方式,增强活动引导、多维整合等让幼儿切实通过绘本提升其艺术素养。
关键词:美学视觉;幼儿绘本;选择
在幼儿的核心领域体系中,艺术素养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从美学视角下,注重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而在幼儿的艺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对幼儿绘本的选择和运用,将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基础的美学素养,对于幼儿的审美情绪提升,特别是为幼儿日后艺术领域上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积累,如何运用绘本对幼儿进行美学启蒙,特别是通过绘画与故事性更强的绘本,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对于绘本的阅读和运用,从而让幼儿能够感受到绘本的美学,有更高的审美情趣。过去在幼儿绘本的选择上,大多数的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围绕绘本的选择与应用进行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仍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引导方法,从而影响了绘本与艺术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没有真正意义上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探索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之下对于绘本的选用策略有积极的意义。
一、 分解绘本,提高兴趣
当前幼儿绘本结合美术素养培养教学时,教师对课件的手段应用的相对比较多,幼儿对于绘本的兴趣也相对比较降低。一些幼儿园在进行绘本教学的时候,大部分还是运用了多媒体的课件进行教学,大部分的教师甚至没有去阅读绘本,学习的幼儿甚至也没有深入体会绘本的艺术性。这样的一种绘本教学,实际上只是一种多媒体的幼儿图画展示课程,没有真正地回归到绘本教学的本质。这样一种被动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只是依赖电子计算机技术,但是却没有真正地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贯彻其中。因此,基于美学视觉的绘本教学应该是回归到绘本本身,不能够停留在电子计算机的教学基础上,要鼓励幼儿真正地进行更加自主的绘本学习,掌握更多的审美能力,从而掌握这些绘本本身的本质。
例如,在绘本《谁藏起来了》的教学中,幼儿在接触这本绘本时,教师就要善于采取分解的方式,对艺术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情节比较简单,但是有不同类型的动物以及具有不同颜色的动物的类型,幼儿在阅读时就无法对其进行明确的归类。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先对这本绘本里面不同颜色的动物进行归类,让幼儿根据不同的颜色把这些动物都说出来,或者根据不同颜色的动物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各自寻找特定颜色的动物,从而最后寻找到所有的动物。通过这种方式,绘本原来比较复杂的内容进行分解,能够让幼儿提高兴趣,真正发挥绘本的价值,而且在寻找的过程中又增强了幼儿对颜色的辨识,对于幼儿的美学素养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分解式的阅读,实际上是体现了绘本教学本身的互补性以及灵活程度,抓住绘本内容断章取义的内容,选择一些比较精华的部分,实际上对绘本教学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模式。幼儿园的教师,特别是具有绘本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够根据绘本进行发挥,又能够离开绘本灵活运用,对绘本的美学元素进行挖掘,都能够围绕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探索,这就表现出了幼儿园教师在绘本教学方面,需要分解其内容,避免美术内容过于晦涩难懂,采取碎片化的教学,实际上是让绘本教学和美术素养的培养进行有机整合,体现出艺术领域教学本身的特点,让绘本教学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 同类互补,拓展经验
同类互补,实际上是让幼儿深入到绘本的艺术元素中,对不同的绘本进行比较和联系。有的绘本其实包含的艺术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围绕其中的特定知识点进行教学,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深入的理解,并且加深其对绘本的印象,扩充幼儿对绘本艺术元素的认知,这实际上是需要借助一些相关题材的绘本进行补充。因此,基于美学视觉的绘本教学往往是联动性的,并不是通过孤立的绘本进行教学,而是让绘本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结合同题材的绘本,以更加形象的方式、生动的教学,让幼儿能够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让幼儿的经验能够得到发展。
例如,在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与《大卫,不可以》两本绘本就可以基于艺术素养培养的角度进行同类互补教学。这两本绘本的类型相对比较相似,特别是这些事物往往有着不同的颜色以及外形特征,这对幼儿的美术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绘本主人公无论是毛毛虫还是大卫,他们所接触的各种食物或者事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外形特征和颜色特征的,这是对幼儿非常好的美术启蒙。当幼儿接触第一本绘本的时候,对一些事物的颜色以及外形特征等有基础的概念,然后再接触第二本绘本,既深化幼儿对于事物纷繁复杂的外形与颜色的认知,也是从美学的视角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培养,从而让幼儿积累比较多的美术素材,为其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三、 活动引导,角色体验
当前很多幼儿园在进行绘本与美术素养结合教学的过程当中,幼儿角色的体验不足,没有办法引发幼儿对于绘本的作品产生艺术审美共鸣。在幼儿园进行绘本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幼儿园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交流互动性比较差,要幼儿了解的美术特征也相对缺乏吸引力,因此幼儿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绘本所带来的美学价值,更不可能通过绘本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也是大部分的幼儿园在开展绘本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教学理念错位的原因,大部分的绘本教学还是幼儿园教师的独角戏,没有让幼儿真正的互动。因此,在这样的一种被动的美学教学模式下,幼儿园绘本教学实际上要进行转变,形成一种交流互动的模式,要摒弃传统幼儿教学中接受被动性指导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其中,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园的绘本教学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在活动目标围绕的绘本教学里面,角色活动实际上对绘本的美学元素起到引导作用,选择合适的绘本资源进行教学,通过特定领域进行整合,以一个特定的美学切入口进行绘本教学,有助于深入的解读,并且剖析相关的目标。如果幼儿园的教学太过侧重抽象教学,幼儿不易理解,但是通过活动进行具体化,能够让幼儿避免对一些知识进行片面的认知,从而激发幼儿通过活动进行观察和理解,形成一種关联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