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篮球 花样教学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篮球运动深受初中生喜爱,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训练占了很大的比重。花式篮球的教学模式是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举措,在花式篮球的推动下,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完善体育素养。为了最大化扩大篮球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有效地提升花式篮球的教学水平,在细节中探求篮球教学收益就至关重要。基于此,在花式篮球的花样教学模式中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便势在必行。
关键词:花式篮球;篮球教学;初中体育;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花式篮球是篮球运动的其中一个分支,它可以被看成街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花式篮球起源于美国纽约市哈林区,洛克公园不能算是专业的篮球场,也使得这种街头篮球也不需要正式正规的篮球场地,而是在一块空旷的地界,立上一个篮球架,花式篮球就可以进行。在正规的篮球教学中,更注重教学的高速和高效性,通常篮球教学的目的也指向了竞技或者是团体中的对抗。这势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篮球掌握基础,甚至于对学生的体力也有要求。可是在实际的篮球教学中,学生的篮球水平并不相同。尤其是对初中生而言,身体发展的快慢和原有的篮球水平都使学生之间存在着必不可少的差距,这种差距使部分学生对篮球教学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花式篮球更像是一种运动时尚,这就使得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风格与创意,对初中生表现自我的需求加以满足,同时在运动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花式篮球的练习需要学生不断地创新自己的动作,从而发挥主观能动,使教学更具趣味性。
一、 巧妙借助花式篮球改变体育教学方式有效进行考核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比较重要。这表现在很多情况下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单纯的教授为主,即教学通常是先由教师做出示范性动作,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最终习得该项运动的技能。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不仅陈旧,更加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在心理层面上,学生更是进入了心理上的“叛逆期”,这些都使得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不可以用无趣的“放羊式”体育组织学生,而要结合学情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趣味。巧妙地进行花式篮球教学不单弥补了传统篮球教学中学生自身基础上的差异,,更让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指导教学,才能最大化激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这样的前提下,花式篮球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將“学生中心”理念发挥到教学实处,这同时也有助于师生平等教学关系的打造,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除此之外,有效的花式篮球考核方式也能够促进教学的有序进行。这是因为虽然花式篮球强调学生的个形化培养,但是及时有效的评价更能够推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花式篮球教学指导时就可以体现有效考核的必要性。
学生对花式篮球的印象多数来源于生活,这也自然就有了源自生活层面的教学准备。但是学生更倾向于对该形式的简单理解,真正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加以规范。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教师在花式教学的过程中充当的不仅是指导者,同时也是学习者。事实上,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的姿势同时,也潜移默化被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影响。花式篮球比较追求原创,这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所要求。可是如果不能有及时有效地考核评价,这种有利的影响就会大打折扣。就比如说学生在进行指尖训练的时候,就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平衡能力,其次再来训练起球活动,以此来确保篮球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旋转。那么将这部分内容融入考核细则中就和评价学生能否用指尖对准篮球的中心同样关键。通过细化的考核,学生更容易实现一个个小目标,从而获得积极探索的趣味。
二、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切实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生动
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已经初步掌握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技能,这也就表明学生实际上是带着原有经验走进初中体育课堂。那么,在此基础上进行花式篮球训练就应该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对花式篮球的界定不应该单纯是弥补篮球教学中的不足,而是通过花式篮球更全面地健全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思维。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切实开展好丰富的体育教学形式,同时要把花式篮球当成一种训练的契机,切实来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除此之外,要想切实地落实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结合成就动机对初中生的客观影响。基于成就动机的花式篮球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将训练难度和学生的完成情况结合在了一起。毫无疑问,学生对于过于简单的操作或者是太过困难的篮球花式,都不能激发出足够的学习兴趣,前者是因为过于简单而没有动力,后者则是因为基本无法实现而没有挑战的冲动。所以,制定出有坡度的花式篮球训练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丰富体育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左右手衔接转球的花式练习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练习主动。
左右手衔接转球和常规篮球教学中的左右手交换运球不同,运球侧重于重心的降低,学生把握好拍球的正确位置,能够在拍按球以后完成转体护球,把握好蹬跨的力度和换手后的加速就基本可以完成,而左右手衔接转球则是在指尖传球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的将篮球从右手的指尖传递到左手的指尖上,从而实现篮球的位置和重心的过渡。当然,教师也没有必要机械要求学生必须从右手指尖传递到左手指尖,因为学生本来就有基于自身特点的用手习惯,所以对于究竟用哪只手进行起球并不需要苛求,只要让学生能够在左右手指尖灵活衔接传球即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设置好练习的难度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比如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快慢程度来创造性地丰富左右手衔接传球的内容,可以选择胯下衔接转球的方式,或者是背后衔接,甚至可以小幅度进行抛球衔接。这些灵活多变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使花式篮球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深受学生喜爱。
三、 注重夯实花式篮球教学细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