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趣味性、教育性的案例学习知识点,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研究案例教学法内涵,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合理运用。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运用措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必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原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借助案例让学生轻易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教师需要根据大纲和教学要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在进行案例选择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真实性原则
选择课堂教学案例时,要坚持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不能胡乱选择,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能编造案例,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错误引导。另外,教师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观察,重视积累相关案例,通过针对性案例吸引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代表性原则
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依据教材内容选择课堂案例。通常影响力越大的事件说服力越强。同时,教师要将案例与知识结合起来,做到胸有成竹,将案例教学的优点完美发挥。
(三)新颖性原则
教师选择案例时也要考虑时效性,选择可以反映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案例,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课程教学时,引入案例后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为具体内容,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课堂教学时教师选用的案例都会包含教材知识点,这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案例中,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初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同时,初中生有着丰富想象力与模仿能力,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可以发挥情境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塑造情境方式,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案例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每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初中生个性差异明显,在學生方面有着不同需求,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运用时,教师要选择课堂上合适的切入点,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在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与任务目标,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道德教育
案例教学法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所教知识,完成所布置的任务,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所认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情境之中,并在侧面体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游戏、锻炼中养成各种优秀品质,明白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意义所在,形成道德规范,做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初中生。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一)全面解读教材,选择合适教学案例
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主要凭借教才为学生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因此,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钻研,在对教材内容理解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在根据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确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精选案例,尽量选择一些切近初中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指向性明确的案例,适当时教师可以根据网络或者新闻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编写合适的材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教材开展的需求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达到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从案例中获得教育和启发,获得深刻的思想引导,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学习《学会控制情绪》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发生在周围的影响深远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他长期受到舍友和同学的恶劣对待,,致使他产生三大负面情绪即愤怒、忧郁、焦虑,而且他一直压抑在内心深处,没有合理的发泄渠道,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导致他性格发生扭曲,最终失控、爆发,不仅伤害了他的室友,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想到自己平时对他人的嘲笑,以及因为情绪控制不当时对自己周围家人、同学、朋友做出的各种不理智行为,感受颇深,意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进行深刻反思之后与人相处反倒更融洽。而教师在和学生对案例进行简单分析之后,就引出了本次案例的教学主题——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受到案例的影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认真,教学效果极好,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对学生产生一定警示和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选择合适契机,实现案例恰当植入
目前为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已经意识到正确利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在实际教学时,不自觉加入案例教学法,但效果确令人失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案例插入时没有把握好时机,阻碍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中将案例的作用发挥大到最大,就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恰当植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充分结合,避免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理论现象,保证案例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还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案例的模式化和机械化,将其积极性的一面发挥出来,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