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刘志琦
  摘 要:人们不会天生就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别人良好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后天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有“育人”这一方面,即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想要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在小学阶段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才会为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年龄特征,所以,对于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为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了一些建议,欢迎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 引言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但是,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加大,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忙于工作,缺少了对孩子的教育与陪伴,这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这时学校教育就变得非常关键了。所以,我们要开展各种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纠正不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将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哪些方面;第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二、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人们成长的途径,学习使人明智,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小学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阶段,这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想要在学习上有收获,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就体现在了平时的书写上,我们说“字如其人”,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书写上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或做事的态度。所以,帮助小学生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很重要。书写不仅仅只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手漂亮的汉字,绝对会成为个人的加分项。在教学中,尤其是学习汉字的初始阶段,学生在书写时一定要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的完成,决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了书写的质量。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书写练习,并且要随时关注学生书写情况,一旦发现错误的书写习惯,比如说笔画不正确等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不能让坏习惯延续下去。阅读也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有默读、朗读和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学生在刚开始默读时,还不习惯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用手指读,但用手指读会出现只认字,而不理解句子的情况,因此,在开始阶段,默读完毕后,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句子的意思,避免出现只认字的情况。当学生习惯了默读这种阅读方式,并且课文篇幅变长,就应要求学生不能用手指读,并且提高阅读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在朗读时,要求读清楚每个字的读音,并要求做到声情并茂。课外读物的选择也不是盲目的,要选择阅读适合各年龄特点和帮助健康成长的书籍,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而有些信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教师要在这方面多留心,避免学生阅读不健康的书籍。在阅读时,教会学生写阅读笔记,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真正做到开卷有益。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做作业这个行为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首先,做作业前要把学习用具准备好,其次,完成作业是有时间限制的,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并且也培养了学生今日事今日毕的观念,写完作业后,应要求学生自我检查,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
  (二)养成质疑习惯
  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理解、质疑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抹杀了学习的本质,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而“新课标”要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会学生大胆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要告诉其他人不能嘲笑别人,告诉学生提出一个有深度有思想,可以引发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很不容易的,要比解决一个问题困难很多。并且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答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自己得到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质疑的习惯,更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不会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必须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才会有明显进步,才会养成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质疑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习惯对于考试审题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考试制度,想要解题,离不开审题。审题其实就是一个思考如何解题的过程。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失分原因都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审题不清是由于看完题目就马上动笔开始答题,缺少了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清楚该题目到底想要考察哪方面的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养成看到题目先思考的习惯,不要盲目作答。
  三、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做”要比“说”的教育效果好很多,如果我们只是在学生耳边不停地说一些大道理,那么,学生往往只会当成耳旁风。但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都依靠这种方法教育学生,教师利用每周的班会,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一些大道理,要求学生爱护环境、讲文明等,但是结果就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听得无聊,昏昏欲睡,还是要犯同样的错误。最终,教师只能不停地发牢骚,不停地抱怨现在的学生也太难教育了。另外,只靠制度约束这种强硬手段,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这种好的行为习惯还是没有办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行为,言传身教,做好示范。教育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恒心,不能因为孩子现在的一个小瑕疵就否定了他的未来。学生的教育总是要做很多重复的动作,经历许多反复的过程。那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是需要毅力的。比如,很多学生都有乱丢垃圾的行为,如果教师只是在学生耳边反复说不能乱丢垃圾,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应该不会太好。但是,如果发动全校老师,让老师们看到随时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丢进垃圾桶,最开始的时候学生看到可能会置之不理,但长此以往,一定会有学生模仿着你的行为,并且这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相互比较,有时不需要教师的提醒,学生也会互相影响、互相监督,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那么,学生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养成。经过一段时间,无需教师提醒也无需教师示范,孩子们看到垃圾就会自然而然的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时,不乱扔垃圾的行为习惯才算是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个行为习惯才算是真正的养成。教师的言传身教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这种行为看似平和,但在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流程
浅谈新闻宣传部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危机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浅谈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浅谈《紫式部日记》及其女性美
浅谈基层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说理执法的实践与思考
对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行为的性质分析
浅谈家庭建档工作
文化传统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影响的研究
浅谈风电场用美式箱变烧毁事故及原因分析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