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李全叶
摘 要: 高中语文带有较强的人文性,是一门情感相对丰富的学科。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起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未普及,这就影响了情感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情感教育的价值和应用途径,目的是在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基础上,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对社会的感情,促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运用措施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部鼓励教师们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语文在高中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和情感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教学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將其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熏陶学生情感,将语文教学的价值得以全面体现。
一、 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时,要保持足够的活力,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教学模式下可以改变以往平淡无奇的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对弥补常规教学模式的弊端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情感教学模式下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会明显提升,对于丰富学生内心情感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原本沉闷的高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
情感作为每个人身体和心灵上的感知,是可以被培养的。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可以增强学生身体和心灵上的感知能力,对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人文性和情感特征,通过语文教学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品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净化学生心灵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针对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语文在他们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均带有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心灵,在精神极度放松的情况下,学习的有效性也会明显提升。此外,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情感作为一项非智力因素,尽管不像智力因素那样被人们关注,但是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主张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建立起情感和价值观两者之间的联系。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不仅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和心灵上的引导,促使学生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情感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促使学生情感进一步升华,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情感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文章类型选择最佳情感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涉及的文章较多,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在题材、内容、情感以及思想上均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运用情感教学开展课堂任务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取最佳的教学方式。不一样的情感教学方式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全面提升。举例来说,针对《沁园春·雪》这篇文章,不管是在语言风格上还是在作者内心情感上,都会带给学生畅通无阻的感觉。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该篇文章时,要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充分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内心情感被充分激发的基础上,能促使他们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又如,针对《再别康桥》这首诗歌,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作者情感都较为委婉,清新优美的句子需要老师采用缓和、平静的语言来表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将文章中优美的段落展示在学生眼前,在情景交融的背景下,将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再比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关于描述景色的文章,如《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为了将情感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全面展示,可以将教学眼光从课堂内转移到课堂外,让学生来到室外,在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此外,教师也可以上网搜集关于我国大好河山的魅力景象图片资料,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中,开展情感教学。
(二)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发师生情感共鸣
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生动的教学情境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需要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情境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性。此外,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可以借助投影动画,并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这样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情景教学的有效性,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立足此种教学情境下,可促使自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向更广的方向拓展,对开展学生智力有重要意义。举例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蜀道难》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有关蜀道的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在课堂借助茶话会的形式,让去过蜀道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学生在此种情境教学模式下,可以对文章所描绘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行深刻的感悟。这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时,需要结合文章所描绘的内容,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起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由此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将情感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展现。
(三)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语言向学生传达感情,因此高中语文情感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对自身语言的关注度,,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内心情感。高中阶段的学生内心情感较为丰富,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语文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感性的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语言的力量开展情感教学。比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解读文章、朗读文章时可以采用抑扬顿挫并包含感情的语言。叙述文章内容时,要注意控制一定的语速,并助于语调的多样性,避免叙述内容过于直白、枯燥的问题。此外,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要注意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采用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深沉的语调适合作者情感较为深沉的段落;充满激情的语调则适合作者情感较为高昂的段落。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更能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即便是同一篇文章在情感基调上也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以注意。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前半部分教师可以采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表达作者内心苦闷的心情。后半部分则可以采用激昂的语调,来渲染出作者对命运的斗争精神,使用充满豪情壮志的语言,去展现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再比如,在《雷雨》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较多,教师就需要结合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语调去介绍文章中的人物,充分把握好文章每个人物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