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梁维玲
摘 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有效的阅读可以增加文章的画面感,甚至可以让人犹如穿越到文章之中,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而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人们可以增加知识、增加阅历,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完善與强化,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之中,阅读教学一直都作为教学的重点,让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进行着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同样,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模式,也一直都在进行着改革与创新,力求可以找到对初中学生进行最愉悦、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分析后得到的问题进行了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初中学生,是一个既成熟又幼稚的年纪,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历以及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天真的心性。所以,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会多少觉得有些头疼。尤其是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需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己进行有效阅读的过程,所以学生的配合与教师的引导同样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配合的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是本文以及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都在进行探索的教学内容。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种通过眼睛进行文字或者图片的信息接收,然后再由大脑对文字与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消化了文章内容的一个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与教师的重视,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这些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并最终将所理解的内容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不论是语文的阅读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在积极地响应号召,不断地进行着教学改革。但是,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习惯性地将自己放在了课堂的主要地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才是真正重要的那个角色。大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沿用了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这不仅会让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学习,还会让学生对于学习逐渐产生消极的情绪,认为课堂以及学习都是枯燥乏味的。这种教学模式尤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仅仅就只是在让学生用“嘴”进行课文的阅读,根本不是让学生利用头脑进行思考性的阅读。
(二)形式化的教学方式
形式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与形而上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利用外部改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思维,根本就不是一种教学理念。但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可能已经习惯了那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模式,再想改变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已经有些不知所措了。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也仅仅只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例如,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但是这些信息技术的利用,却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探索。甚至很多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展示,仅仅只是将课本上的油墨内容变成了课件上的数字代码,而学生也由将低头演化了抬头。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崇拜”步骤教学。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严格地遵循教学步骤,一丝不苟地进行内容的推进。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条不紊,但是十分不利于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思考。例如,有些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的时间,而是直接提出问题,并在提出问题之后,很快就进行问题的讲解。此外,还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更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拆分教学,忽视了对文章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拓展。这些形式化的教学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发散。
(三)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教师在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更多的也只是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却完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阅读情况。对于学校的教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课外阅读,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项重点任务。但是,这项重点任务却总是被忽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享受到了科学带来的便利,却也承受了科学带来的不利。在电子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后,学习,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仅存在与课堂智能的一种行为。而在电子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书籍之后,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充斥着学生的大脑,造成他们在书籍的选择中过于盲目。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帮助他们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
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
(一)强化学生的课堂地位
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项需要进行的内容,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之中,学生才是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领路人与引导者。引导者的地位再重要也需要明确自己所引导的对象。不能教师在前面跑,完全没看身后的学生有没有跟上。教师需要做到在前面领跑,并不时地回头确保学生都紧跟自己的步伐,同时对于落后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听清楚自己的方位,可以及时地跟上。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想要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就需要多进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有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需要时刻注重课堂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在文字的海洋中可以顺利前行。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伟人都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出了充分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所畏惧,并越战越勇。在教学之中,兴趣的引导有多种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所有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例如,在《女娲造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都了解多少,并让他们发表一下对于中国古代神话的看法与见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地发言,还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换他们的想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共同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诸如“希腊神话”“印度神话”的国外神话进行讨论,并结合最近比较流行的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的雷神人,让大家进行讨论。在电影之中,雷神是外星人,那么我们的古代诸神,有没有可能也是外星人呢?或者,教师也可以从历史考古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一些考古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女娲很有可能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那么同学们对此会有什么看法呢?诸如此类,只要与教学内容有关,所有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教师都可以加以利用。初中生本就处于好奇心重的阶段,只要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学习的力量将会大到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