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何建芬
摘 要: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进取意识,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不是应试科目,所以信息技术在高中并不被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学生也并不在乎信息技术的学科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有可无,因此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能够充实学生的学科。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简要谈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教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 前言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理论课上讲述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信息技术领域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这部分是教师不够重视的教学内容;而实践课上就是对于网络工具的实际使用,教师会在实践课堂上比较用心,按步骤一点一点地给学生讲解“word”的各种使用方法,但是学生却会认为“word”的操作非常简单或者毫无用处,在实践课上偷懒,做一些跟课堂无关的事情,这就造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非常低下的结果。信息技术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探索精神,培养信息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二、 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一)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局限性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未完全领悟素质教育理念,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加之,课堂教学氛围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平淡无味,学生没有表现出对信息学习的热情,同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它本身的特性,不同于语文、英语、历史等其他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阔,所以很多学生会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怠倦心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从教材中的windows基本操作、“word”等网络常用工具软件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教授,而且信息技术相比其他学科也非常枯燥,这就大大限制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开放性,学生无法从课堂上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几点原则难以把握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这么几点原则,即时间控制恰当、内容新意、语言精练以及操作熟练。但是这几点原则说来简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首先是时间控制恰当,比如在教授“word”某一个操作时,因为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都不同,有些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有些学生却得花费很久,而且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前面的学生没有掌握,后面的内容就无法进行,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准确地给出一个精确的时间。其次是内容新意,信息技术的内容都在教材上,很难提出具有新意的东西。然后是语言精练,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很多东西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的,这就导致教学语言冗长,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最后是操作熟练,不仅是教师自己操作熟练,还要求学生学习后操作熟练,由于信息技术教室的特殊性,教师很难做到一眼观察所有学生,因此加大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三)信息技术课堂特点与高效课堂模式契合度不足
信息技术课堂具有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交道最多的是计算机,而不是教师,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去亲身操作,而不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脚步,教师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同时平时其他学科的课堂中,教师扮演非常重要的主导者角色,要把握整个课堂的节奏,领着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简单的角色,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却很难扮演,信息技术课堂特点与其他学科课堂模式的契合度不足,导致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开展困难。
三、 新课改背景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与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不够重视
在部分地区的高中学校,受应试教育理念的严重影响,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在高考中分数占比最大的学科被认为是“大科”,历史、政治、地理等其余六门占比较小的学科被认为是“小科”,而信息技术这种不参与考试的学科则连小科都算不上,信息技术的课程时间被严重减少,特殊情况下会让出来给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看法也是可有可无,有些信息技术教师把上课当作任务一样完成,只要自己把这四十多分钟应付过去就可以,完全不在乎学生是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到多少的知识与能力。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没有真正地学习信息技术,也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设立的初衷。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氛围低沉
正是由于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的态度不端正,课堂的秩序与纪律也非常松散,从而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非常低下,没有了学生的支持与互动,信息技术课堂的氛围也就非常低沉。比如,学习《信息及其特征》时,因为完全都是理论性的知识,教师通常会单一地口述教学内容,课堂显得非常枯燥与无聊,学生则认为信息跟计算机关联性并不大,不需要太多重视,这样整节课都是教师全凭口舌在讲课,学生就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明确,无法正确使用
现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网络游戏与各类平台上,他们对信息技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他们在课余时间运用计算机大多是玩网络游戏与观看影视作品,导致对于最基础的windows、“word”等网络工具软件与应用也难以正确使用。在实践课堂上,很少会有学生去认真观看并学习教师演示教材中的操作,他们往往在教师看不到的角落里聊天或者做别的事情,更有甚者会切断教师主机与自己的计算机的连接,偷偷在角落里玩一些电子游戏。这样的课堂过后,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他们甚至都不知道windows是电脑的系统名称,不知道“word”是文本与文档编辑的基础工具软件,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