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徐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文化自信也是相通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兼具了文字、意境、文学、审美、人文、思维等魅力,是传承民族文化之魂,,奏响语文教学新乐章的重要素材。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对于优化当下语文教学现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古诗词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语文核心素养对于高中古诗词教学具有指引作用,贯穿了学生语文思维、语言能力、审美鉴赏、文化传承者四大语文教学理念,也是对古诗词文化的深度挖掘,值得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来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古诗词;实践策略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改革,古诗词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针对古诗词考查的深度越来越深,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古汉语常识,同时需要学生具备独到的文化见解,这是当下古诗词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当前高中古詩词教学中还存着一些问题,例如古诗词教学过于碎片化,针对某一首诗词进行逐字逐句翻译,缺乏系统性梳理;忽略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教师很少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探究古诗词更深层次的韵味;古诗词鉴赏呈现模式化的现象,很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侧重于解题技巧的传授,让很多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忽略了古诗词蕴含的审美价值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核心素养体系的出现恰恰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优化古诗词教学的新路径,本文主要是通过剖析问题,归纳出利用核心素养理念优化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古诗词语言学习呈现碎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语文教师苦口婆心地翻译古诗词,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归纳出每一句诗所用的修辞手法,采取的是分裂式教学思维,没有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分析古诗词。学生虽然是了解了每一句诗的意思,但是却破坏了整首古诗词的美感,学生全程都是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很少有自己的意识,缺乏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二)语文思维发展肤浅化
  语文思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当前古诗词教学中,主要是分为背诵、翻译、写作手法赏析这三个层面,对于深度语文思维的培养是比较欠缺的。很多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一般都是围绕古诗词考试题目来开展,课堂提问主要是以写作手法、诗句翻译、寻找“诗眼”等固定问题为主,这样的提问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审美鉴赏呈现统一化
  我国古诗词佳作众多,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主题,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应该结合不同创作主题进行多元化鉴赏,而不是采取一概而论的鉴赏方式。但是当前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开始逐渐统一化,主要体现在教师鉴赏思维固定化,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翻译每一句诗,找到“诗眼”,体会古诗词歌颂的对象和情感,更侧重于文字层面的了解,没有挖掘古诗词本身的审美价值。正所谓“一千个读着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去限定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能从古诗词中品读出自己的味道,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四)古诗词文化传承呈现形式化
  古诗词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缩影,不仅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蕴含了中国人独特的智慧以及情怀,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意识到要进行文化传承教育,但是却苦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大多数教师都是采取古诗词背诵,增加学生的古诗词储备;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意境等形式,这种传承方式过于形式化,可以说是“徒有其表”,并没有启发学生内心对古诗词的文化认同感,文化传承成了一纸空谈。
  二、 影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教学思想因循守旧,缺乏独创性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审美能力,再加上新媒体资源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启发,那么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育思维势必需要做出创新,否则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教育任务比较重,很多语文教师都是按照古诗词考试题目来制定教学方案,结合不同篇目古诗词设计问题、逐句翻译、重点词语解析等,课件制作精美,问题设计严丝合缝,学生全程按照教师的既定路线来走,古诗词课堂成了一潭死水。
  (二)教学内容局限化,课内外衔接出现问题
  古诗词教学并不是只有背诵和写作鉴赏,新高考对于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要拓展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目前古诗词教学主要素材就是课本,要求学生准确背诵课本上素有的古诗词,了解古诗词基本的写作手法、情感意境的分类等,把古诗词局限在了教材这一方小天地内,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大局观的了解。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这就是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上,要做好课外古诗词的衔接。
  三、 以核心素养为视角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构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强化古诗词语言魅力
  阅读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积极构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做好教读—自读—拓展阅读三个阅读环节的指导,强化学生的古诗词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要针对这首词独特的韵律进行分析,连用了七组叠音字,此外,这首词中长短句的搭配十分灵活,打破了传统的宋词格式。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做好情感充沛地阅读,掌握阅读节奏,初步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读环节时,可以引导学生记住古汉语辞典,进行探究式阅读,例如查询“戚戚”“这次第”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整首词的情感意境,标记出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进行深度阅读,这是学生自主精读古诗词的第一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批注,记录自己精读过程中的收获。李清照是我国婉约词派代表,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李清照的诗词,在班级内进行诵读分享,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习到的节奏感、停顿等来诵读自己喜欢的诗篇。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自读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和不足进行完善,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做好课堂总结,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语言鉴赏技巧。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电视人物访谈语篇人际意义研究
论福斯特的反殖民主义视角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探析
民族文化素养在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
古诗品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联性研究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示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策略研究
符号学视角下的俄汉身势语
美、英、日、朝四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信息交流视角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
谈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与能力
语言学视角下的四字格的电视节目名称考察
关于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