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探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谢木钦
摘 要:果戈理告诉我们: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写作的技巧和关键在哪里。但是从目前初中学生写作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言可写”的状态之中。作为语文教师,看不到一篇优秀作文,读不到一篇优美文章,这就是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所在。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细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重点解析困境的突破口。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教学对策
一、 前言
写作是语言输出环节,是检测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语文中考重要考点之一,在整个中考中占比将近三分之一。如果从语言应用的角度而言,可以说写作就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写作就是一块“硬骨头”,无从下口。但其实写作也并非我们想象那般难,关键在于能否掌握写作的诀窍;能否持之以恒的积累写作所需素材;能否对写作这件事怀有一颗积极的心态;能否做一个善于观察、体验生活的人。接下来笔者就重点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述。
二、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困境
(一)学生缺乏积极的写作态度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学习内容并没有那么严谨和精准化,看似简单,但实则是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为什么同样一百五十分的考试题,好学生数学就能有满分,但是从未听说过语文得满分。这就是因为阅读和表达。阅读和表达是一个考查学生思维、个性、知识积累以及运用的项目,这需要学生大量的积累才能学好。但是当前对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阅读和写作就是老大难问题。阅读和写作更多依赖于学生日常积累,提分是一个成效慢的过程,所以有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提高理化学科成绩上了,作文的提高难免被忽略。加上当下初中作文太多都是限制性题目,缺乏开放性和个性,导致学生写作态度缺乏积极性,这种状况下的写作不仅质量差,长此以往,還会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产生排斥心理,最终写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二)学生缺少阅读积累及生活感悟
初中学生阅历尚浅,很多认知都是来源于书籍和周边环境之中,真实深入生活实践得到的体验并不多。如果不爱读书、不善读书,素材自然空乏,加上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喜欢思考,如此一来,缺乏真实素材的支撑,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空洞乏味,没有真情实感。
(三)学生缺乏写作的真情实感
文章空无一物,空无情感,贫乏空洞是当前大部分学生写作的现状。我们一直在强调,写作是语言的输出,是情感的吐露,更是精神的传递,但是学生往往“不当一回事”,仿佛也不能理解这一精髓,写文章经常是胡编乱造,随意发挥,脱离生活,自然也就毫无情感而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在学生不主动、不自愿的情况下构思,加上缺乏素材和情感,也就能够称之为文字的记录,而非文本的创作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直都在思索,如何转变学生的写作态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创作情感。
(四)文章缺乏创新意识
文章千篇一律,素材套搬、语言俗套,这些都是初中阶段学生作文常见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懂得如何写出一篇精彩、别具一格的文章。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学生从小学生过渡到初中阶段,学习任务突然变得繁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面对他们认为最难攻克的写作,就更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完成了。对待作文都是敷衍了事,往往不重视文章结构、素材、语言,甚至会去其他课外书籍照搬,抄袭其他同学的作文,这些都让学生作文落入俗套。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方式是缺乏创新,主要体现在设计写作要求上。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以《一段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作。这类作文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基础,跟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题目非常相似。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写作的内容就会和以前写过的雷同。文章自然没有新意。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影响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还有一个,也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没有作文指导性要求,大多都是泛泛而谈,缺乏系统的写作方法指导,这也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之一。
三、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困境突破口
(一)创新写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之所以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源于写作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另一方面源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让写作教学活动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鉴于此,我们教师就可以让写作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从根本出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活学生写作兴趣。比如采用激励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利用“放大镜”原理去发现学生写作中好的内容,学会赏识学生的文章,避免打击和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再比如构建榜样示范力量,每一次写作后都甄选优秀作文,加以表扬,在班级中设定“作文小能手”,每月评比一次,让学生收获写作的快乐,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以阅读为路径积累写作素材,突破“无话可写”的困境
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缺乏社会阅历这是一个导致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的客观因素,既然我们无法做到“行万里路”,那么我们就必须“读万卷书”了。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来为自己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是写作的必经途径,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要前提,没有大量的阅读,也就没有语言知识的输入环节,心中无墨水,脑里无知识,文章也就没有精华而言。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量,加强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这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做好课内外阅读结合,比如由一篇文章到一系列书籍的阅读。比如教学完“台阶”“老王”“卖油翁”等人物类型文章之后,我们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骆驼祥子》等经典书籍,从而掌握动物、人物描写的技巧,积累动物、人物写作素材。又比如写“成长的烦恼”,先让学生阅读《童年》,了解文本中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然后,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找一件自己最想表达的经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