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价值及意义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任作义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0期
  摘 要:近年来,教育界的关注点在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理念,将之应用于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感恩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完善自我人格,因此,学校要注重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孝道文化;德育;价值;意义
  一、 前言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即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无害的、有益的、具有崇高品格的人。因此,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及意义。人人都是父母生养的,儿女长大后依恋、敬重、感恩、回报父母,是“孝”的体现,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道德规范的首要要求。但是,目前有部分中学生存在不尊重、不敬爱父母的情况,父母子女的关系不明朗,这说明部分学生缺乏尊亲、养亲意识,而中国孝道文化部分流失,不利于构建和谐家庭、社会。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完善个人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学校要在德育工作中并重孝道文化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自我品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 孝道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
  (一) 孝道文化是青少年德育的起点
  国家的生力军是青少年,其是祖国的未来,为了促使国家、民族长期良性发展,学校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的培养。然而,不少现代家庭关系中,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甚至畸形,父母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子女身上,对于子女有求必应,过分溺爱孩子;同时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父母,对父母的养育无感恩之情,甚至随着年岁的增长,子女不负责父母的赡养义务,觉得父母是自己的累赘。这种颠倒、畸形的亲子关系,会使得孩子变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人,甚至会丧失责任感和道德感,日后步入社会,其有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因此,学校在进行现代德育教育时,要重视青少年的传统孝道文化教育,将“孝”作为德育的起点,让学生从小接触中国优秀的孝文化,明白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产生孝顺父母的思想与行为,,做一个尊敬父母、有责任感、知道感恩、懂得回报的人。总之,学生要想提升自我素养,必须先培养出高尚的德行,修身养性的基础是孝顺父母,只有学生认真履行孝道,才能使自己的道德水平不断提升。若是学生没有了为人子女的觉悟,缺乏孝心,不重视孝道,会丧失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因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并重孝道文化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道德意识,使其产生道德行为的切入点。
  (二) 孝道文化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治理国家不仅要靠法律法规,还要通过“德”协助国家和谐、可持续发展,而“德”包含了社會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了更好地实行以德治国,必须重视、弘扬孝道文化的作用。孝道是家庭美德的基础,而社会由无数个家庭组成,因此,和谐的家庭关系与社会的安定、稳定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孝道文化中有“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即只有家庭和谐发展,才能促使国家稳定、良性发展,这与我国现代社会的“以德治国”意思相近。目前社会中,家庭矛盾不少,甚至存在背叛国家、民族、人民的人,这就需要发挥孝道文化的协调功能,培养学生的博爱、忠诚情感,教育其不仅要孝顺父母、敬爱长辈,还要诚恳、忠实,这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国家稳定、民族和谐,甚至有利于保护国家疆土完整。总之,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并重孝道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孝心、孝道,促使其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以家庭为源头,以孝道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情感,做一个有贤德的人,这有利于结合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保持、促进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维护政治安全。
  三、 学校孝道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的意义
  (一)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中备受推崇的品格是责任与担当,在各个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其也是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发展的深度期盼和殷切寄托。责任的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意义,比如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及家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对世界的责任、对自然界的责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等。担当亦是如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存有担当之志,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认真、踏实、勤奋、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人,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孝道文化中的责任与担当,主要为对家庭、对父母、对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比如,儒家学说中的“非耕即读”“诗书继世长”,侧重点在于教育子女要努力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条件,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并对亲人负责。人要承担起对父母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为父母提供舒适、良好的生活条件,还要重视父母的心境舒适感,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父母在,不远游”也是对父母负责的表现,即子女生活在有父母的地方,不让父母苦受思念子女的心情。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是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的体现,旨在说明身为子女,要对自己的身体珍惜、负责,不要损伤自己的身体,以免父母担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部分学生不仅不能为父母分忧,还喜欢熬夜、打游戏,逐渐损伤自己的身体,父母对其感到痛心,时刻都处在担忧之中,这是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的体现。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学生缺乏家庭的责任、担当意识,在德育中融合儒家孝文化,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学生产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家庭负责的意识,逐渐升华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儒家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此优良基因历经千年流传,已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在儒家孝道文化中,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推恩及人是备受推崇的价值观,不仅要从物质层面给予父母报答,让父母晚年不用奔波,使其得到生活上的满足,还要给予父母敬爱、陪伴,重视父母的心灵陪护,从精神层面回馈父母。除此之外,子女在父母逝世后通过送终、守灵的方式送别父母,还通过祭祀的形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这也是感恩父母的体现。目前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各种新奇、猎奇的思想不断涌现,部分学生不能经受诱惑,受不良思想的侵害,忽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有不回报父母的想法,说明其已经失去感恩的意识。近年来,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重视感恩教育,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学生的感恩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也有学生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感恩的表达方式实践于生活中,对给自己做早餐的母亲说谢谢,对送自己上学的父亲说谢谢,使得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感恩的美好,有利于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这说明儒家孝道文化中的感恩教育已经卓有成效,将之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对“感恩”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其个人感恩意识,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实践感恩精神,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感恩社会,做一个心怀美好的人。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美国青少年学校和社区的体育参与现状分析
从读者阅读热点转移谈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变革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等学校研究生学位档案归档模式研究
职业技术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教学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钳工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提高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思考
五年制专科学校学生推优入党机制探索
中职学校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效果
强化学校红十字会自救互救教育职能,探索中国特色学校
浅谈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能课的教学
论学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
浅谈如何教好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