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心理教育课与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的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刘增兰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2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均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教育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是有关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的文献比较少。但是,从大学生心理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现今我国推崇的素质教育中,心理教育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本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了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与心理素质情况。
  关键词:心理教育课;心理素质;结构;优化;研究
  教育部门加强了对高中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教育学者们也开展了有关高中生心理素质的研究。研究显示,素质教育应该推入高中,加强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培养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是必须的。
  一、 高中生的特殊性
  青少年时期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从人类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发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认知、情绪、个性、行为等特点)均处于成人以及半成人的矛盾与冲突之中,再加上生理上的变化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成为了个体的心理发展高峰期。这一阶段,多发生于青少年18岁前后,在20岁前后完成。绝大多数青少年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本文将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处于学习的高峰期,高中阶段的学习成果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本文主要以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研究。
  二、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高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在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心理状态表现最明显的时候。努力学习的学生更努力,厌学的学生更厌学。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得千姿百态,对于教育者、周围群众、家庭、学校、社会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有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其实有一定的相似,但因为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更为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心理教育并不重视,因此忽略了这些问题学生,反而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如下:
  1. 厌学:这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有对学习没有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學习,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完成作业比较敷衍,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这部分学生往往是教师眼中“不学好的学生”或是“常见的差生”。
  2. 逆反:大部分高中生都有手机,能够通过手机浏览各种消息,进一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很多高中生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受到网络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叛逆、逆反等现象。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配合教师,对于教师、同学、家庭、社会的好意表现为不合作态度,对于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教师或家长。
  3. 焦虑:这种心理问题是高中生身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起初很多学生的症状比较轻微,持续时间也比较短,而这些情绪在一定情况下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习潜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部分学生的焦虑时间比较长,症状比较明显,对于周围环境的敏感度越来越强,入睡困难,容易被惊醒,会突然出现惶恐、不安等情绪,不仅对高中生的日常学习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 高中心理教育课教学现状
  高中的心理教育课是一门副科,还是一门不需要考试,不受教师、学生关注的副科。很多学生将心理教育课当成了少有的休息课,课堂睡觉、课堂走神、课堂做别的事情已经非常常见,教师自己也没有认识到心理教育课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表示,不制止,不生气,在讲课的时候也比较敷衍,将教学当成了一个必须执行的任务,但因为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制定心理教育课的考核标准,给了很多学生钻空子的机会,进一步降低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再者,很多高中都是以成绩论英雄,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受教师的重视程度。教育者常年处于这种气氛下,因材施教、人人平等的教学理念早已被腐化,在日常工作中,更看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部分教师还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了思想问题,错误的处理、错误的对待,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也无法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 心理教育课中开展心理素质教学
  在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中开展心理素质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容
  教师必须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高中生宣传心理教育内容、心理素质内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心理问题,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再让心理素质在高中生脑海中留下初步印象,为之后的心理素质教育开展打下基础。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烦恼时,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话联系、微信联系、写信、QQ等等)向教师倾诉自己的烦恼,教师及时为学生消除心理问题,恢复学生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 在心理教育课中适当地引入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高中生的时间有限,教师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应该以课堂教育为主,,同时积极地开拓教学方式,利用课外、学生的空闲时间传递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当然,在传递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达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1. 个性心理教育:个体与个体存在鲜明的差异,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这个个体,了解个体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心理特征,关注个体因为心理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了解诱发个体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指导学生正确地建立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尊自信,并培养个体活泼、宽容、健康的性格特点。同时,鼓励个体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我的情感世界,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志,逐步完成自己的人格,培养心理素质的同时,培养高中生健康的心理。


对心理利己主义的批判
开启中学生数学思维之门
投标人恶意投标的心理及应对策略分析
浅析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浅论成人教育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研究
浅谈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谈民族地区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简析
高校足球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地方性院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模式的探析
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策略
高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