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抗战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作者:郑娟 字数:2965  点击:

发生在70年前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民族 与图强的伟大战争,孕育和产生了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大团结为核心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中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时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70年后,我们再次回顾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抗战精神的内涵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1.1 抗战精神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担当,是将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准则。历史早已证明,没有国何谈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年面对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所有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都聚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不同的身份投身到救亡图存的抗战大潮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志成城,共御外辱,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无穷力量,筑建起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正是这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成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八年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支柱。

1.2 抗战精神是一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就有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没有惧怕、低头,而是达到了空前的觉醒,奋起反抗。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在炮火硝烟中,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名将以身殉家国,愿拼热血为吾华”。在抗战中壮烈殉国的旅以上将领达250多名,而血染疆场的中国军人更是超过了150万。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中华儿女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1.3 抗战精神是一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奇迹,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面对着法西斯的暴行,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信念和斗志,始终进行着殊死的抗争和英勇的拼搏。不仅在正面战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强精神;在艰难的敌后战场,抗日军民在日军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极其匮乏飞物质条件下,也始终没有被吓倒、打垮,依然坚持不停息的抗击,使持续了八年之久的抗战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1.4 抗战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从“九一八”到抗战胜利,历时14 年,有“亡国论”的干扰,有“速胜论”的盲动,有投降派的鼓噪,有战局时局的暗淡,有战役战斗的失利,有抗战物资的短缺……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广大爱国军民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他们深信,只要坚持战斗、持久抗战,“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 弘扬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

抗战时期培育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抗战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全体中华儿女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时代意义。我们不仅要世代传承,永远铭记;更要赋予其新的世代内涵,使其不断发扬光大,并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强军兴军的决心意志和生动实践。

2.1 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激发革命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当年夺取抗战胜利,靠的就是我们全民族空前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而在今天,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激发广大官兵的爱国思想和报国情感,形成一股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汇入到实现强军目标和履行打赢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去。只要具备了爱国主义精神,就有了压倒一切敌人而不向敌人屈服的英勇气概,进而始终保持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就能在与强敌较量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弥补装备上的不足,击败强敌。

2.2 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定革命军人的政治理想信念

回顾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无数中华儿女,在缺衣少粮、缺枪少炮、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始终抱定必胜的信心,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顽强抵抗日军侵略,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官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在这种形势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定政治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强军兴军的伟大目标不放松,切实补足精神之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铸牢强军之魂,一心一意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2.3 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倡导革命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

抗战的胜利是以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代价的,是建立在无数先烈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之中的。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大力倡导革命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总是与艰难困苦结伴而行。当战争来临时,军人要赴汤蹈火、流血牺牲,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和平时期,军人要站岗、执勤,进行繁重的战备训练,受到纪律的严格约束,并失去许多与家人团聚、娱乐和发家致富的机会。军人的职业和责任,决定了要甘愿牺牲个人利益,自觉维护军队和集体利益。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发扬光大牺牲奉献精神,让革命军人的价值在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无私奉献中得到升华。

2.4 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锤炼革命军人坚韧顽强的意志品格

中华民族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力,这内涵着一种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进取精神。在抗战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抗战中取得伟大的胜利,离不开整个民族的自信自强精神和中华儿女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纷繁复杂,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爆发冲突。因此,部队要时刻准备打仗,不断提升战斗力。而军事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要勇于在军事训练实践中唤醒和激活潜藏在军人骨子里的血性与锐气,摔打磨练出坚韧顽强的意志品格,并让这种精神成为支持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和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伟大的抗战精神就像一面迎风烈烈的战旗,时刻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努力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积极投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兴军目标不断奋勇前行。


相关推荐


党史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浅谈如何实现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
浅谈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新时期师德养成的影响
基于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整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浅谈“整体感知”的理论内涵
把握士官教育内涵 锻造高素质教员队伍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论品牌形象设计的精神诉求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战斗精神培育
浅析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浅析汉语禁忌语、委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品味电影《七武士》中的日本武家文化与民族精神
剑川木雕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浅析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