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时代纸媒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究
作者:张菁 字数:5776 点击:
摘 要:新媒体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就有专家预言这将对纸媒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艰难地发展。2013年年末,《新闻晚报》休刊和《东方早报》进军新媒体,这两件对于纸媒业而言影响力颇大的事情,再一次把“新媒体时代纸媒发展”这一话题推向热潮。通过对这两件事情进行探究,从而提出新媒体时代纸媒为了应对冲击,该如何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晚报》;《东方早报》:纸媒发展之路
1 新媒体时代的概述
1.1 新媒体时代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而最早的提出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学者是时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网技术研究所的所长戈尔德马克,他在1967年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视、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讲,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这样的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也就形成了新媒体时代。清华、北大总裁班刘东明老师认为:“新媒体就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媒体、户外液晶、移动电视、电子报刊等等,并以更多新的形式不断涌现出来。从广义层面定义,新媒体是传统媒体以外的所有媒体形式,具有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特点。”
1.2 新媒体时代的优势
新媒体是不同于传统的纸媒的,新媒体依托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方式。相比较纸媒,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表现在:
1.时效性上的优势
以前标榜新闻时效性的纸媒,面对新媒体,只能够望尘莫及。这是由于报纸的出版是需要时间的,一般是24小时。一条新发生的消息,新媒体可以立即通过网络技术发布到互联网或者手机客户端,受众可以在事情发生后不久,迅速看到关于这件事情的新闻信息,有时候甚至是同步接收到信息。随着上网逐渐成为人们一种生活习惯,受众慢慢形成一种共识,最快的讯息来自于网络新媒体。
2.信息量和信息获取的优势
一份报纸上版面是有限的,因此所含有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但是互联网的信息确是海量的。比如一个新闻门户网站的信息量足以达到120个版的信息量。受众可以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受众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
3.互动的优势
报纸仅仅只能通过“读者来信”这种方式跟读者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周期性强,不及时、不便捷。而网络媒体互动是即时的,受众可以即时与网络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从而使得传播效果更及时、有效。
4.运营结构的优势
在运营结构上,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只需要前期投入设备来搭建平台,等到机器运转正常,用户数量达到一定值后,用户的边际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无需再投入过多的成本。在这一点上,报纸是无法做到的。
1.3 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
正是因为以高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拥有如此多比纸媒优越的地方,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和壮大,传统的纸媒的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受众的注意力被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所吸引,纸媒的受众被瓜分,很多国家的报纸发行量不断下降,广告收入锐减,有些纸媒甚至取消了纸质媒体的发行,比如拥有79年历史的美国《新闻周刊》在2012年底即将走向历史,取消对于纸质版的印刷,从2013年年初开始改为全面的网上订阅。
美国新出炉的一份调查显示了美国人新闻源的新格局,在线新闻已经超越报纸成为仅此电视的第二大新闻源,报纸如今沦为垫底儿。调查中,只有约29%的人说昨天翻过报纸,而这个数字在20年前高达56%。
2 《新闻晚报》概述
2.1 《新闻晚报》的简介
《新闻晚报》创刊于1999年上海,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一份都市类晚报。“办最有用的新闻,最好看的报纸”一直是新闻晚报全体发行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在经过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内容的革新,成为上海新势力的主流媒体的代表。然而这样一份诞生只有数十年的报纸在2014年1月1日正式休刊。
这份创立于1999年的晚报,虽创刊至今仅仅14年,但是其前身是曾经风靡十里洋场的《新闻报》,这张创刊于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893年2月17日)的报纸,在当时因其标榜“无党无偏”、“经济独立”,受到很多进步人士的喜爱。而1949年上海解放后,《新闻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报刊停刊。后来,报纸在上海复刊,一直由解放日报报业主管,1999年改成一日三刊,分别是《新闻晨报》、《新闻午报》、《新闻晚报》。自此,《新闻晚报》诞生。
2.2 《新闻晚报》休刊的原因
2013年10月28日,刚刚合并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在短短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就在关停并转方面有大动作,2013年12月23日其旗下的《新闻晚报》宣布将于2014年1月1日休刊。这份创刊14年的报纸就这样跟大家说了再见。
在《新闻晚报》创刊的14年中,事实上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在2004年的转制改革上,《新闻晚报》曾启动异常改版改制的势头,成立了晚报经营公司,建立“风火龙”自办发行队伍,让让其社会影响迅即扩大。这个组建的股份制传媒公司,有上市公司和民营资本入股,在当时也是上海报业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2005年,《新闻晚报》还就此前的报社改革出版了《晚报作为》一书进行总结概括自己的改革经验。而在办报形态上,作为上海的第二家晚报,《新闻晚报》在报纸版面和编排手法上也是在业界可圈可点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直伴随着改革步伐的晚报媒体,在创刊14年之后,就宣布休刊了,这不免让人感到惋惜。但是在惋惜之余,最应该的就是思考这样的一份都市类的晚报休刊的原因:一是上海是报业集团改革发展的结果,二是同质化竞争,三是新媒体时代对于纸质媒体的冲击。
对于《新闻晚报》休刊,我们也不能过于悲哀。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休刊的决定,是上海报业集团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出的促进纸媒发展的措施。
3 《东方早报》概述
3.1 《东方早报》的简介
《东方早报》与2003年7月7日创刊于上海,是面向全国的财经类综合性报纸。《东方早报》是以服务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繁荣中国报业市场为目的的。因此该报尽可以多地为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提供踢馆、全面、专业的经济信息,而且能做到全方位反映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营状况,为长三角地区的政府、业界人士、广大读者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和生活指南。创刊至今,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成为早报中的佼佼者。
《东方早报》诞生的背景是,以软性新闻为主的报纸剧增,政治经济类新闻的比重大大下降,在一份报纸上充斥了大量的娱乐、消费的内容。因此为了创办一张中国的《纽约时报》,在形式和内容,都能够体现出于其他报纸截然不同风格。
正是基于这样的创刊理念,《东方早报》将目标读者定位关心政治和经济时事的白领阶层。这类人群对于新鲜的时政资讯需求量大。报纸强调对目标人群影响力。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偏重一些时政事件、城市发展话题,以及关乎国计民生的财经新闻。将新闻版块和系列周刊齐头并进,短平快的咨询阅读与深度阅读,满足受众不同的新闻需求。新闻版块包括:时事新闻、财经新闻、文化体育新闻。系列周刊包括:上海书评、上海经济评论等。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在《东方早报》中,尤其突出国际新闻的地位,其经常用国际新闻作为头条,这在国内的报纸中很少见到。而且《东方早报》还能重视开设评论专版、专栏、引导受众观念,影响社会的舆论,彰显自己大报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东方早报》所涉及的内容无不体现其高品位的定位。
在版面风格上整体东方早报在整体设计上不以亮丽的色彩和突出的标题等夸张的手段来吸引受众注意,而是刻意以偏暗的色调和简洁的版式显示出沉稳、厚重的气质;以统一的标题字体和适中的大小显示严肃、中正、不事张扬的风格;意图以形式上的低调突出其内容的价值和庄重理性的风格。这与一些世界大报的风格有共通之处。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东方早报》严肃大气的风格一直未曾改变,已经成为其标志。在全国甚至国际上《东方早报》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3.2 《东方早报》进军新媒体的原因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旗下一个深受受众喜爱,经营运转不错的报纸——《东方早报》在10月9日的头版上刊登新的一年的征订广告:“纸媒未死,我们邀你读到地老天荒”。
两个月后,与《新闻晚报》宣布休刊的同一天,《东方早报》发布了名为“中国上海互联网行动正在招募”的封面广告,称要做“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虽然这个产品的具体形态还没有确定,但是从现有的资料可以显示,这个项目将成为一个时政财经新闻社区,进行互动式的原创深度报道。
不仅如此,上海报业集团也推出了一个叫“上海观察”的官方互联网咨询类产品,这个产品是集网站、客户端、同名微博和微信等。这个产品设有8个栏目。包括政情、经济、舆情、评论、文化、历史、圈子等,每天更新10篇文章,其中2-3篇是收费的。在试运行的时候,订阅量已经达到13万,已经开始彰显其影响力。
《东方早报》进军新媒体的原因无外乎是看重新媒体的价值。在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因其明显的优势,得到运用广泛,拥有很多的受众。通过将精心编辑的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传播,不仅可以维持原有的老受众,而且还可以得到比纸媒多的新受众。传播效果也比纸媒要好,媒体的影响力就能够变大、变强。这样对于广告商的吸引力增强,对于报纸的运营都是有好处的。
这种进军新媒体的明智之举,应该是《东方早报》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选择的一种恰当的发展之路。
4 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的发展之道
4.1 纸媒的未来
新媒体对于传统的纸媒确实是带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用“纸媒将死”或者“纸媒即将进入冰封期”来形容纸媒的未来。但是对于纸媒的未来我们尚且也不能太过于悲观。因为目前而言,纸媒较新媒体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而且这种优势,一段时间里,还不会被取代。
1.报纸的权威性。
一方面报纸拥有很多优秀的记者和编辑,对于新闻内容的选择,内容的撰写和编排都是专业的,每一条新闻绝对是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在内容上绝对权威。而全国新媒体的新闻自采权有限。记者队伍不够专业,甚至很多网站没有专业的记者,因而这样的信息的真实性是值得推敲的。很多受众只是抱着提高了解事情发展的心态来阅读新媒体,而对于时间的权威报道还是更依赖于纸媒。
另一方面,网络提供的信息大多是短快浅信息,而纸媒一直以来以能够深度报道作为自己于其他媒体的区别。因而通过纸媒的深度报道,能够真实还原事实本身,可以使受众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报纸的权威性,使报纸大公共传播平台的价值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2.固有的精英受众。
虽然网络的普及使得新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多,但是纸媒依然拥有一些固有的受众,而这些受众大多数是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精英群体。这类群体虽然也会在新媒体上浏览资讯,但是纸媒可以使他们对于信息的全面地、深入地了解,满足他们获取知识的需求。只要报纸一直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是纸媒的忠实顾客。有这样一批忠实顾客,纸媒就有发展下去的可能。
3.一定的政策和资源优势。
在中国是“党管媒介”的制度,很多纸媒都是党报,因此相较于许多新媒体而言,拥有良好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同时纸媒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的资源和人脉。通过运用这些资源和人脉,纸媒依然可以发展下去。
只要纸媒能够一直保持优势,纸媒在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到“冰封期”的阶段。
而且,正是由于新媒体对于纸媒的冲击,让纸媒不会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地相应对的措施,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纸媒的发展。
4.2 纸媒的未来发展之道
在新媒体时代下,纸媒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需要寻找一条发展之道。
1.回归纯正,服务受众
在新媒体时代下,纸媒不要一味地模仿新闻的传播方式,最后将纸媒固有的优势也丧失了。纸媒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走向纯正的媒体,回归到媒体诞生之初的初衷:那就是服务政党政治或是商业巨头。在未来,党报舆情的市场会迅速发展壮大,纸媒要做好舆情调查和反映的工作,完善新闻报道,做好党、政府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地引导舆论,使社会朝一个积极、向上方向发展。这样就能保持报纸权威性和影响力。
2.组建报业集团,发挥合体效应
报业集团拥有单个的报业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拥有雄厚的资金,优秀的团队,强大的竞争力。因此组建报业集团,发挥合体效应,一方面让纸媒可以自如地应对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另一方面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报业组合成上海报业集团,使其成在长三角地区举足轻重。
3.搭载新媒体,扩展渠道
纸媒与新媒体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在媒介融合的时代,纸媒应该用开放的思维去搭载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扩展自己渠道,变单一渠道为多渠道。纸媒在平时的报纸发行的基础上,还应该拥有自己官方网站,在网站上发布信息,受众可以通过访问官网来浏览信息。在智能手机广泛运用的今天,纸媒也应该也有自己的移动APP。受众用移动APP可以更快地登陆,而且APP的界面一般比网站更人性化,可以让受众更愉悦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4.改变盈利模式,创新产业链
传统的纸媒跟新媒体比并不是输在内容上,其影响力依然在。传统纸媒真正意义上的溃败是商业的溃败,是盈利模式的溃败。创新点应该是考虑集合资源进行产业链的创新,提供服务产业链的整合营销平台,如汽车平面媒体,应该服务于汽车产业链,都市报媒体应该立足本地,深挖当地的广告主、产业营销资源,提供生活服务,提升服务的价值链。
5.提高品质感,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不断发展中,互联网网民越来越大众,而纸媒的读者越显得精英化。纸媒应该加强其深度报道和思想性,从而构建纸媒平台的卓越影响力和品质感。面对这帮对于审美格外挑剔的精英,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私人订阅。
参考文献
[1]张凌.媒介融合时代纸媒出路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12.
[2]王理.解析《合肥晚报》的转型之路.硕士毕业论文.2013.
[3]唐雨晴.Ipad时代纸媒的出路研究.西部广播电视.2013(2).
[4]程婷婷.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困境和出路——以重庆本地三家报纸为例.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