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陆地政体与海洋政体的冲突

作者:张露 字数:3627  点击:

摘 要:《陆地与海洋》讲述的并不是地理含义上的陆地和海洋,它们代表的是保守与开放、封建与民主、野蛮与文明。从古希腊与波斯、雅典与斯巴达,到16世纪的英国与西班牙,直至近现代的美国和苏联,人类冲突史从宏观上可以看做是陆地政体与海洋政体的斗争史。陆地邻国彼此为敌限制了自身发展,在海洋时代的潮流中,冲破和瓦解陆地上各类种群之间的板结与封闭,实现统一和联合,是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变的途经,是陆权国家的自我拯救和治疗。人类将在这场永不停息的冲突中历经磨难,进而寻求自由和幸福。

关键词:陆地;波希墨特;海洋;利维坦

人类历史是陆地政体波希墨特与海洋政体利维坦的冲突史-----霍布斯

1 人类对海洋与陆地的认知

“人是一种陆地动物,他在坚实的土地上驻足、行走、运动,获得自己的视野,他的思想和语言都有着陆地的烙印”。我们起源于海洋但扎根于陆地,面对浩浩无际充满诡秘的大海,只有陌生和畏惧之感,没有人敢触及喜怒无常的她,因为那是诸神分割陆地的象征,航海乃渎神之举。几千年来人类脚踩大地生活,将生命束缚在土地上,安逸踏实。囿于土地的思想渐渐保守起来,永远不愿迈出那片方圆。大海给人们浩渺无际的观念,人类在海洋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无限时,内心会激起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同时鼓励人们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广袤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面,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土地限制、连通彼此交往的桥梁,这是亚细亚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多么壮丽的政治建筑,他们自己也只以大海为界。在他们看来,海洋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堑,他们和海洋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柏拉图在《蒂迈欧篇》和《克里提亚篇》中讲述了海上霸权大西岛的兴亡,自此以后“大西岛”成为海洋岛国或沿海国挥之不去的幻梦。十五世纪末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海洋,欧洲海岸各民族争相展开全球范围的航海和殖民活动,构建他们的新大西岛(或利维坦),寻求新的世界秩序。自此以后海洋不是意味着割裂而是代表着连接,那些勇敢者们终于乘帆远航探求未知的世界,海洋带领他们超越有限的思想和行动。

2 海洋政体与陆地政体的斗争反思

从古希腊与波斯、雅典与斯巴达,到16世纪的英国与西班牙,直至近现代的美国和苏联,海洋与陆地之间进行着无休止的斗争。

《陆地与海洋》一书,早已超出了陆地与海洋地理上的含义,它们代表了保守与开放、封建与民主、野蛮与文明。从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我们或许可以发现陆地与海洋所具有的天然特性,以及基于它们而存在的不同人类社会的特征。希腊与波斯的战争是欧罗巴文明与亚细亚文明的斗争,同时也是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希腊的胜利证明了陆地文明不再是人类唯一的主宰,海洋文明亦不再是野蛮的边陲文明,而是一种优越的文明。可是这场胜利迅疾被另一场硝烟遮蔽,城邦之间相互恐惧、相互仇恨、相互危害,希腊内部的分裂和斗争最终点燃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火,不过这次海权国家与陆权国家的战争,却以雅典的崩溃和被奴役而结束。两次碰撞,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似乎对于我们来讲没有任何可见的结论,表象背后总会蕴含深意。希波战争中海权国家的胜利在于政治上的统一,后来作为海权国家的雅典失败则在于政治上的分裂,不是海洋文明不再优越,而是形式上的海权国家如果政治上处于分裂和内战状态,那么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陆权国家。

欧洲沿海诸国自十五世纪开始进行海上霸主的争夺,由葡萄牙到西班牙再到英国,在内陆强国对土地进行征服、瓜分处于胶着之时,英国通过对海洋的控制已实现对我们星球另一半的重新瓜分。由此,星球空间秩序的基本轮廓得以确定,其本质建立在陆地与海洋的区分之上,坚固的陆地从属于一群主权国家,而海洋实际上最终只属于一个国家——英国。关于当时的事实背景,拉莱爵士曾说道:“谁主宰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所有的财富,事实上也就拥有了世界本身。”从1571年莱畔托海战到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毁灭与英吉利海峡的短短几年里,海洋性存在的进展取得了质的飞跃,巨大的海权同时成为巨大的机械力量,此时的利维坦由一条巨大的鲸鱼变成了一台巨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感觉到工业革命对航海带来的变化,有的人为那种古老的、富于英雄色彩的时代的消失而哀叹,并流连往返于海盗传奇故事的浪漫情怀中,另一些人为技术的进步而欢呼,但不管怎样,鱼也好,机器也罢,那个利维坦都将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它的帝国看上去似乎没有止境。

而欧洲内陆的德意志国家,这个貌似强大的、由无数彼此割据的封建邦国组成陆地性帝国,内耗斗争不断,成了霍布斯所说的地地道道的陆地怪兽波希墨特,他们勇于私斗,怯于公战。联邦党人曾有过经典的描述:日耳曼的历史就是一部皇帝与诸侯和城邦之间的战争史;诸侯与城邦之间的战争史;强者盛行,弱者受压迫的历史、外国侵略和外国玩弄阴谋诡计的历史;对人力的征调和财富的征收置之不理或部分服从的历史;企图实行完全无效或伴随杀戮和破坏,包括无辜犯罪的强制征募的历史;也是一部普遍的无能、混乱和苦难的历史。

透过无数的战争,我们看到了陆地社会和海洋社会的特性——“陆地上的人们以种族、肤色、阶级等为基础划分类群,彼此之间进行无休止的‘窝里斗’,总使陆权国家面临分裂和内战的危险,各种资源和政治力量消耗和局限在四分五裂、彼此封闭的陆地上,疆界永远无法打破。而海洋本身没有疆界,它充满危险和未知,它使漂浮其上的国家和人民面临同样的敌人,所有人必须团结联合起来才能谋求生存、获取利益”。战争的执行者军队亦反映如此特征,陆军天生就有一种割据和分裂的暧昧特性,容易成为窝里斗和内战的工具;海军天生就是统一和团结的象征,具有保家卫国、一致对外的天然趋势。这种差异源于海洋与陆地的不同视角,即海权国家观察世界的角度,评判事物的标准和尺度与陆权国家已然不同,或许表面上无异,但实质上已超越陆权旧的尺度。

对于有帝国梦想的国家来说,海权之路是最好的选择。从威尼斯到英国再到今天的美国,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海洋,奉行民主自由,靠海上贸易获取大量财富,成为海上霸主,进而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绝对优势。英国与美国,从海洋的角度看,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海岛,一个小写一个大些,并且它们“都克服了陆地上所固有的分裂和内战的掣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稳固的政治统一和联合,能够向海洋挺进,使自己的疆界直抵海洋,向外扩张”。

3 陆权政体向海权政体的转变

人类历史是波希墨特与利维坦的冲突史,但是二者的分野并非铁板一块,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陆权政体固有的缺陷----引用联邦党人的表述:邻国自然而然地彼此为敌,除非他们的共同弱点迫使他们组成一个联邦,它们的宪法防止友邻之间发生分歧,消除那使各国以牺牲邻国来抬高自己的隐藏的嫉妒之心----限制了自身发展的空间,冲破和瓦解陆地上各类种群之间的板结与封闭,实现统一和联合,是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变的途经,是陆权国家自我的拯救和治疗。当然,统一联合的海洋帝国利维坦是建立在平等的个体基础上的,而非专制暴政。英国自法国大革命后,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便已打破,虽然现在英国仍有贵族头衔,,但其阶级性早已消失。美国的平等自不必说,全国政府的权威直接建立在彼此自由平等的公民个体基础上,“平等个体的实现,得以使人、物自由流动,表现出海洋的特性”。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换必然充满痛苦,人对新事物的恐惧常常与对虚无的恐惧同样强烈,那些人只看到一时的混乱,孰不知一种新的意义正在为某种秩序而都争着。旧的标准、规范和关系随着旧秩序的崩溃而消失,将要诞生的绝不是混乱和虚无,而是顺应发展潮流的新的阶段,人类社会在冲突中获得新生。

硝烟弥漫的陆地与海洋冲突史是一部进步史,无所谓对与错、胜与负,它是人类追求更美好生活,更理想国度的历史。由野蛮到文明,由保守到开放,再到今日的民主、自由、平等。在海洋时代潮流中,人们有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陆权国家需要做出改变,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未来的陆地与海洋又会展开怎样的斗争,只有未来的人们会知道,但无论怎样,人类将在这场永不停息的冲突中前进。

注释

[1]C.施米特著.林国基,周敏译.陆地与海洋——古今之法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第19篇.商务印书馆.93

参考文献

[1]C.施米特著.林国基,周敏译.陆地与海洋——古今之法变[M].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8.

[2]霍布斯.利维坦[M].商务印书馆.1985版.

[3]汉密尔顿,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M].商务印书馆.2009.

[4]郑志华,郑溶.卡尔·施米特海洋秩序观初探[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年7月第4期.

[5]柯朝钦.敌人、战争与政治秩序: 史密特论战争与政治秩序的形成[J].思与言.2008 年4 月第5 期.


试论专制独裁政体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的负面影响
浅谈小学开展海洋教育对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影
生活是海洋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对海洋技术专业教育改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