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议现代主义文学《达洛维夫人》中的自我

作者:王利琳 字数:3175  点击:

摘 要:一战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给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以《达洛维夫人》为例,分析达洛维夫人在痛苦与矛盾中寻找并解脱自我的艰难历程,指出战争摧残人类道德精神,让人们迷失生活方向,找不到正确积极的自我,心灵出路和精神寄托。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解脱; 自我

1 引言

1880年前后,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贪得无厌的物质追求取代了高尚的精神生活,人生活在这种心灵的“荒原”里。一战中,英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经济实力却被大大地削弱了,并且丧失了其“世界银行家”的地位,战争还葬送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美好前程。一战已经结束,但是整个英国社会都笼罩在战争留下的阴影中。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伍尔芙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便是这样一部反映一战后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的长篇意识流小说。在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直接展示了主人公的所思所感以及心理的原生态,在表现其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时,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不是“物理时间”;伍尔芙在作品中特别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笔下的思绪只在某对象上稍许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断从前的思维过程而展开新的思绪。在伍尔芙笔下,人物意识的主观性、随意性强,常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是一副从心理结构上组织起来的巨大生活画面。

在《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妙笔生花,描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在一战后英国一天的生活细节。一个晴朗的早晨,光彩耀人的上流社会中年贵妇达洛维夫人走上伦敦街道,穿过一条条街区,为自己的社交派对采购物品,派对实质是为了丈夫的前程而安排的政治宴会。穿越在繁华的伦敦市,她的心绪却像大本钟的钟声一样,渐渐扩散开去。她回忆起在乡下与情人彼得一起度过的快乐青春;反思自己的婚姻;思考自己所谓的上流生活的社会意义;质问生命的意义。与此同时,在伦敦的另一个角落,患有震后狂想症的一战退伍军人塞普蒂默斯正在经受精神崩溃的煎熬。他本来是一腔热血、作战英勇、怀着神圣自豪感去保家卫国的小伙子,却由于亲眼目睹战友埃文斯遇难而惊恐于战争的残酷,以致于惶惶不可终日直至精神崩溃而跳楼自杀。

2 达洛维夫人在家庭情感及社会中的自我归属缺失

克拉丽莎.达洛维是议员太太,年过半百还依旧风韵迷人、可爱活泼。可是,物质欲望的膨胀,想过上层人的生活,促使她抛弃了与她心心相印的情人彼得,嫁给了稳重而有政治前途的议员达洛维。克拉丽莎自己明白,这么多年,彼得一直在她心底牢牢地占据一角。多年后,与彼得重逢时,她对于他过去的习惯动作和只言片语仍然铭记于心(别离多年,彼得的一切都跟以前一样,同样搞怪的眼神,同样的格子西服......一切都跟当年一样。)这也是克拉丽莎内心独白,克拉丽莎的内心非常激动,她对彼得的感情才是真切的,快乐的。她始终记得彼得的眼睛,彼得的小刀,彼得的微笑,甚至是彼得的坏脾气,彼得的一切都让她魂牵梦绕。而对于她现在的丈夫达洛维呢,他们的婚姻有那么一点点有名无实。他们更像两个互相利用,搭伙过活的陌生人。在议员达洛维的眼中, (她有家庭主妇的所有气质);所以他可以心安理得地撇下太太,独自去参加布鲁顿夫人的午宴。对于克拉丽莎来说,她多么地失落,多么地纠结。丈夫对于自己并没有多少爱情,女儿伊丽莎白与她也有着隔阂。上层社会的太太们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她迷茫,她找不到自我,只好以举办无聊的宴会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对克拉丽莎而言,举办宴会是“一种奉献;去联合;去创造。”

达洛维夫人的宴会,云集了上流社会的太太们,她们闲聊八卦,,大呼小叫,表面上风光十足,实际上,她们内心极度空虚,寂寞。就如女仆露西在会客室所感叹的一样,精致的椅套,奢华的窗帘,琳琅满目的杯盘碗盏,对于宾客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谁会去在乎是来一个首相大人,还是来几个首相大人,或者是来的别人呢?宾客们来参加宴会的目的,无外乎就是为了消磨时间,排解空虚寂寞,或者是拉拢政治人脉,亦或是传播小道消息,甚至在心里互相猜忌,互相蔑视。在这种推杯换盏的背后,谁会去想想人生的价值呢?谁会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我们需要去追寻社会价值吗?社会价值在哪里?战争抽调了大量的劳动力上战场,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战争摧毁了一切,战争让人们不再有安全感。战后城市化、工业化的时代,大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价值观念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生疏孤立,加之金钱至上主义带来的日益膨胀的物欲,大大加强了人们的焦虑失落感。

3 赛普蒂默斯的自我迷茫及精神崩溃

赛普蒂默斯是一战退伍军人,他是很严重的战争后遗症受害者。他头脑里整天挥之不去的是关于死亡的召唤。他对于现实生活毫不关注,一心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家庭对他毫无意义,他对妻子卢克蕾齐亚的存在视而不见,每天自言自语,说着莫名其妙而又残酷无情的话,自顾自地臆想与战死的埃文斯交谈,与鸟类交谈,与非人类进行他的精神交流。赛普蒂默斯虽然因为战功显赫而得到提升,他却因为战争而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导致精神崩溃。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为了保家卫国,就可以置敌对国的军人与死地吗?本是人类大家庭的血肉同胞,为了所谓的政治纷争,互相残杀,残杀了无数生命,也摧毁了无数战士家庭的希望。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母亲失去儿子,城市被夷为平地,房屋被毁为碎砖烂瓦,良田毁于一旦,物资匮乏,食不果腹,人心惶惶,社会混乱---这就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最终后果。赛普蒂默斯的内心发出过这样的责问 (世界已经举起了皮鞭,它会落向何方呢?) ” 作为战胜国的一战军人,赛普蒂默斯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荣誉,反而是藏在心底的那一线良知,让他痛不欲生,他知道,每一个军人的手上都沾满了同胞的鲜血,每一个军人都不能坦诚地面对那些痛失亲人的无辜平民的眼光。战争带来的罪恶感和恐惧感无法消除,他没法面对现实,甚至于他的妻子,他也没法与她作任何交流。可是,他居然结了婚。他对于妻子卢克蕾齐亚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同样也理解不到来自妻子的家庭关爱。战争同时也摧毁了他自己的家庭。赛普蒂默斯对于周围的任何响声都会惶恐不安。任何响声,都像战场上那呼来啸去的炸弹声,随时可以把他惊得坐立不安。妻子卢克蕾齐亚面配合医生,伺候他,照顾他,带他出去散步,并总是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多注意快乐的事物。可是,医生的治疗拯救不了赛普蒂默斯的灵魂。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对整天精神崩溃的丈夫,卢克蕾齐亚渐渐地失去了耐心,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她是多么的盼望丈夫立刻死去啊。赛普蒂默斯最终再次拒绝了医生的治疗,他跳楼了,他把对社会的绝望留给了别人,满怀希望地去拥抱死亡。死亡对于他来说,才是希望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M].Grafton Books .London. 1976

[2] 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海. 1996

[3] 辛朝卫. 浅析《达洛维夫人》主人公的自我归属[J]. 文学教育(中). 2011(01)


档案与文学在发展中的互助作用
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谈初中语文学生主体性教学
谈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的关系
浅析顺应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
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现代主义创作主题研究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谈民间文学的挖掘与传承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文学杂志》中特殊文体形式的研究及创作
小议数学游戏化对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意义
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考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