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时期奴化教育罪证实考
作者:白宇 字数:5430 点击:
摘 要: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长达14年,其施行的奴化教育作为教育侵略的主要内容贯穿始终。日伪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材料,成为日本殖民者奴化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载体和工具,也是日本殖民者进行教育侵略的绝对罪证。本文以日伪教科书《(满语)物理》为例,对日本殖民者蓄意篡改中国和渗透奴化思想等奴化教育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考证。
关键词:日伪教科书;奴化教育;高校低能;罪证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长达14年,其施行的奴化教育作为教育侵略的主要内容贯穿始终,是整个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1日,以溥仪为“皇帝”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成立,东北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在伪满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化教育系统被统治机构严密监管,决定了其具有垄断独裁、高度集中的特征。日本侵略者在伪满洲国建立完善的殖民奴化教育体制,通过学校等教育机构大力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推行日语、篡改中国历史,给中国东北青少年和儿童造成了深重灾难,而由日伪政府拟定编撰的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主要教学材料,直接成为日伪政府推行奴化教育,泯灭东北少年儿童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日本殖民者把教育作为扩张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工具,是有组织有预谋实施的思想侵略行为。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材料,编审官室和编审委员会由日本人直接控制,编纂职权一直被日本殖民者集中在伪满中央政权。日伪教科书是客观现实与侵略政策相结合的产物,是日本殖民者进行教育侵略的重要载体和绝对罪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文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藏日伪时期国民高等学校和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教学课本《(满语)物理》为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将日伪统治者奴化愚弄中国学生,美化殖民统治的丑恶目的揭示出来。《(满语)物理》是日伪时期高等学校教学课本。该书封面印有“国民高等学校,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松尾俊市,樱谷清太郎共著。满洲图书株式会社发行”,为日伪时期高等学校课本。扉页上部印有“康德七年(1940年)十月十五日,民生部检定。国民高等学校,女子国民高等学校理科用”。
1 教育目的低等,教学内容简单
该书发行于1940年10月之后,为伪满政府推行“新学制”的中期阶段。国民高等学校、女子国民高等学校为中等教育机构,属于学制系统的第二阶段,也是“新学制”改革的重点。在“新学制”规定中国民高等学校、女子国民高等学校修业年限由6年缩短至4年,教学目的仅是“以涵养国民道德,修炼国民精神,锻炼身体,置根于实业教育,授予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培养劳作习惯,养成勘为良妻贤母者为目的。”其宗旨是强调一般“知识技能”教育,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以使青少年成为掌握一般劳作技能的廉价劳力和“良妻贤母”。按其要纲所示,《(满语)物理》中知识类课程被进一步压缩。在该书目录下印有“教材分配上的注意:以商业为实业科的国民高等学校及女子国民高等学校使用本教科书时,因理科的教授时间较少,对于本书的全部,宜简易教授,而可省略下列的教材。1、ボイル氏法则;2、比热和热容量,比热的测定;3、ボイル、シャール氏法则;4、波的干涉;5、音波的干涉;6、唸,共鸣;7、凹面镜的球面收差;8、分光器,光带的种类;9、光的干涉;10、赤外线及堇外线;11、偏光兴复曲折;12、电波”。教学内容所剩无几,仅有“ 1、绪论,2、物性,3、热学,4、力及运动,5、波动及音,6、光,7、磁气和电气”等十分浅显的物理知识。
伪满政府受日本殖民者实际操控,先后制定《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要纲》、《国家总动员法》等一系列法令,打着“日满亲善”、“一德一心”的旗号,强迫和奴役东北人民为侵略战争服务。当时东北地区教育体制对日本侵略者来说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东北原学制修业年限过长,所培养人力不能适应战时急需;二是原学制注重基础教育,没有将职业教育放到主要地位,满足不了日本为扩大侵略战争而急需大批具有中等水平技术工人的需要。
1938年1月,日本侵略者假手日伪政府,正式制定并施行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新学制”。实行愚民政策是“新学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其主要措施为缩短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修业年限,从而降低教育水平。按照其规定,中等教育由6年缩短为4年,高等教育由4年改为3年。加上初等教育6年,全部学程13年,比当时日本学制缩短了整整5年。“新学制”中规定,国民学校培养目的是:“留意学生身心之发达,培植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予国民日常生活上所必须之普通知识、技能,培养劳作习惯,育成忠良国民之性格”。国民优级学校培养目的是:“留意学生身心之发达,涵养国民道德,主授关于实务普通知识、技能,培养劳作习惯,提高其为忠良国民之资质。”由此可见,两个重要教育学段的教育目的都是以教授“普通知识、技能”、“培养劳作习惯”为主,旨在剥夺中国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遏制殖民地人民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日本殖民者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行愚民政策,使东北青少年学生成为只粗通文字、掌握一般劳作技能的廉价劳力和供其驱使的“顺民”,从而满足他们扩大侵略战争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
2 日文片假名的大量使用
1938年日伪政府推行“新学制”的另一个主要措施是将日本语列为“国语”,强制东北学生学习日语和使用日语,并把中国语改称为“满语”。日语教学与普及作为灌输“日本精神”、亲日思想的重要手段,被视为“同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伪满洲国《学校教育要纲》中规定:“任何学校均须列日语为必修的国语科之一,而将来满洲国的共通语言,决限定用日语。”日伪时期学生毕业时都要经过日语考试,考核不合格就难以就业和升学。1941年左右,日伪政府管治下的学校里学生日常用语已经要求全部日语化。曾经接受殖民教育的徐德源老人曾回忆:“1945年我在‘建国大学’读书时,几乎所有的课程都用日语授课。所以伪满‘国高’毕业的学生有不少都可以达到日语三等的水平,大学生一般的可以达到二等水平。”
《(满语)物理》书中使用文字多为汉语和日文对照,甚至多处根本没有汉语直接冠以日文名称,反映出“满语”和日语同为“国语”的殖民语言政策。“新学制”推行后,在“满语”编写的教科书中大量使用日文片假名已成为普遍现象。日本殖民者逐步用日语完全取代汉语的计划被广泛施行,通过这种对文字“嫁接”式的教学方式,破坏中国语言文字纯洁性,变相渗透,让学生逐渐习惯在学习中接触日文,最终达到通过语言同化来混淆国家观念的目的。日本殖民者强制推行日语教学,逐步提高日语普及在伪满教育中的地位。时任伪满洲国民生部编审官、民生部国语调查会委员的福井优说:“迅速以日语传播日本文化,从而改善生活,是满洲国的当务之急……其根本的目的是:用日语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教育满洲国人,用日语重塑他们的感情世界。……将来不妨逐渐不再使用当地语言……这与朝鲜发生的逐渐废除朝鲜课本是一样的。” 日本侵略者大力推行日语教育,强迫东北青少年学习日语,实质上是一种强制语言同化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将导致日语取缔汉语,变身成中国东北地区的“国语”,再进而达到用日语所代表的“大和文化精神”取代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思想、民族精神的目的,使东北百姓彻底沦为日本殖民者的奴隶。
举例:
第4页:
第9页:“フック氏法则”;第14页:“パスカル的原理”;第15页:“アルキメデス的原理”。
第85页:“凡是存在宇宙间的物体,不论其距离远近,均具有一定的引力,互相吸引,这便叫做万有引力。关于万有引力,由ニュートン氏发现如下列的法则。”
第89页:“ピサ的斜塔:イタリヤ人「ガリレイ」氏,以同大的空球与实球,由ピサ的斜塔上,使之落下而实验之,结果两球同时达于地面。”
第105页:“物体在能作一种工作的状态时,便与该物体具有エネルギー,亦就是说该物体就有能做工作的能力。”
3 日伪政府统治东北期间施行奴化教育的目的和影响
伪满洲国推行的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教育的一部分,其实质就是法西斯专制与愚民教育。奴化教育的推行给东北带来沉重灾难,其影响不仅限于教育,东北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都遭到破坏,损失严重。
3.1 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期间进行奴化教育目的
日伪统治时期,东北教育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教育发展进程严重滞缓。为了侵略和殖民统治的需要,为了实现彻底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采用各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强行推行奴化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培养服从于日本侵略、殖民统治的顺民和为其掠夺我国资源服务的劳动力,用效忠日本天皇的军国主义文化取代中华文化,,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
少年儿童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东北青少年学生因此成为日本殖民者实施奴化教育的目标。日为政府通过学校教育向东北学生强制灌输 “日满一体”、“共存共荣”等亲日思想,宣扬“满洲非中国本土”,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是“解放东北”、资源掠夺是“开发”等侵略谎言,对东北学生进行精神摧残,借此泯灭东北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3.2 日本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影响
首先,东北教育发展遭到严重破坏与滞缓。东北的教育事业在民国初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仅辽宁地区,高等教育中的东北大学、冯庸大学等在全国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中等教育如同泽中学、奉天省立中学等都有较好的升学率,初等教育如扶轮小学、模范小学等都是各具特色的名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初期便强令所有中国学校一律停办,并对东北原有的教育设施进行彻底破坏。东北大学被强改为日本军营,成为汉奸、日伪警特的活动场所,冯庸大学变成日本军用机场,各地各类学校的设备、器械也多被劫掠破坏。初等教育方面,东北少年儿童的就学率始终处于递减的状况。据伪文教部统计,到1933年末,仅恢复小学9100余所,学生仅为502100余人,就学儿童率1935年仅占23%,1937年也没有超过30%。并且,由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地区文教事业大肆摧残,将大批教师杀害或抓捕,东北地区师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其次,东北青少年儿童精神意识倍受摧残。日伪政府竭力推行的殖民主义奴化教育,给东北青少年儿童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深重影响。日本殖民者在教科书中植入“日满亲善”、“一德一心”、“王道政治”等奴化思想,在学校里讲授“修身”课、“国民道德”课,提倡“尊君”、“孝行”、“礼仪”,并强化日语教学,使东北青少年陷入迷茫、无知、混沌的境地。奴化教育亲历者周峄在回忆中提到:“在一次‘迎新生’大会上,我第一次听说我们都是中国人,第一次听说我们还有自己的国家,这个国家并不是日本,也不是伪满洲国,而是中华民国。”日本侵略者通过施行奴化教育来泯灭中国学生民族意识、改变民族文化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
第三,民族文化遭受严重摧残。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后,对一切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教科书,文化典籍和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进步书籍进行搜缴和焚毁,此做法给东北民族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推行的奴化教育手段多样,其强制性和诱导性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日本侵略者先以强制手段遏制住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再辅以社会宣传、日语教学、教育渗透等方式诱导学生产生亲日思想,这些奴化宣传手段皆反映出日本殖民者企图通过混淆东北民众和学生视听,来达到其潜移默化施加奴化思想的目的,一步步奴化东北民众和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最终使东北地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遭受严重摧残。
日本殖民者统治期间对东北地区实施的奴化教育政策,在长期高压政策的威逼下直接导致青少年学生奴隶意识的形成,使东北教育原有的发展成果遭受严重摧残,给东北人民造成了永久性伤害。日伪时期编撰并强制推行的教科书背离了增进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教育宗旨,成为日本殖民者向东北青少年儿童灌输奴化教育思想的侵略工具。60多年后的今天,日伪教科书作为日本侵华时期奴化教育的罪证陈列于博物馆,其职责转变为宣传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真相不应被遗忘,对日伪教科书这一特定时期历史文物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我国作为殖民统治下奴化教育的受害者,更应该提高对日伪教科书搜集保护和研究状况的重视程度,对当今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们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学校要纲》,《满洲教育》,第三卷第六号,伪满帝国教育会1937年发行。
[2]《满洲帝国学事要览》,伪民生部教育司1941年编。
[3]《满洲帝国学事要览》,伪民生部教育司1941年编。
[4]王宏志编,中国近代现代史(高中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5]齐红深主编,《日本对华教育侵略》,昆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第119页。
[6]《满洲国的日语教育问题》,载《国语运动》,第3卷6期,1939年。转引自矶田一雄:《东北的教育权回收运动与日本的反应》,《北京教育史志研究》1997年,第2、3期合刊。
[7]齐红深主编,《日本对华教育侵略》,昆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第3页。
[8]《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第四节《奴化教育》。
[9]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第3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