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探析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伦理要求

作者:李晚晴 字数:3102  点击:

摘 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所带来系列热点和焦点问题是现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就业困难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最重要的是个体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与完善。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要求从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和社会等不同层面分析误区与原困,找到合理的对策,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解决个体的就业难题,同时,促进了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等的良性发展,体现了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核心就业能力

就业,不仅是普通大学生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根据媒体资料等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攀升,受全球经济危机、传统择业观念等因素影响,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就业率不高,就业能力不强,因此,对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认识和理解,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 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一个术语和要求。它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工作能力,包括学习、实践、专业、创新、思想、观念、心理、应聘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同时,也是检验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标准。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毕业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实践锻炼,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所形成的品牌、声誉、形象及影响对毕业生就业所产生的效应;三是高校就业指导和管理服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对毕业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毕业生指导和帮扶的水平和能力及开辟就业市场和保持就业资源方面。

2 影响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认知误区

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第一、用人单位的认知误区。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有些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优先招聘选用熟悉当地方言、风俗、人脉的大学生,甚至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二、大学毕业生的认知误区。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证书、文凭、履历是求职成功的关键要求,然后,有一些毕业生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整体素质出现下滑。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大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找工作找的是稳定工作”,“优先选择东部沿海地区,其次选择中部内陆地区,最后选择西部贫困地区”等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第三、高校的认知误区。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重科研,轻教学;重自主,轻辅导;普通大学的内部运营机制不良,授课形式封闭,学科结构不良,评价体系落后,改进措施搁置等都很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是影响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关键因素。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二)客观环境差异

第一、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 至2013年,,高校毕业生突破了七百万。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扩招,使得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导致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第二、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完全脱钩,实行统招统分的政策,根本不用考虑就业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高校专业设置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

3 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在就业问题中的伦理要求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以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要求,追求至善的目标,达到就业的良性状态。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用人单位要有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完善用人机制,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其次,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素质的提升,还包括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大学生要正确就业定位。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再次,高校应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最后,政府、社会等其它职能部门还须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从而形成良性的就业环境。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社会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经济,吸纳优良人才;军队要扩大高学历的人才入伍,提升军人的素质;鼓励大学生出国深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大学生到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基层组织工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与社会的价值;完善就业机制和就业制度,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4 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现实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提升,其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有利于高校引导大学生进行清晰合理的职业定位,从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二,它有利于探究并建立出相关的机制和制度,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掘潜力,发挥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核心就业能力的每个个体。第三,它有利于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创新创业离不开有创造能力的个体,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和方式,更利于创新创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发挥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起华:《当代大学生创业伦理初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2月

[2]戚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9月

[3]郭景旺:《探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3(1)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
视频编码技术在网络教育中应用的探析
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突破研究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析
试论手机文化的实质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郑州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研究
美国犹太人“无母国性”特征及其产生原因探析
加强信息化管理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探析神经外科的护理特点及难点
大学生服务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艺术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征拆工作中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探析
尼山书院志愿服务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万方网查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