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从波普艺术谈精英艺术与通俗艺术界限的消失

作者:夏雁如 字数:3917  点击:

摘 要:虽然现代主义从产生之时就努力在消解贵族文化,使中产阶级的文化成为主流,但现代主义仍是一种少数人的前卫(精英)艺术,波普艺术运动与之前出现的所有现代主义流派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再以一种精英的态度排斥大众文化,而是把大众文化作为自己主要的艺术资源加以对待。并且在大众文化的强大作用下精英主义的前卫艺术与通俗艺术的界限得以消失。

关键词:波普艺术;精英艺术;界限;消失

波普艺术是产生于50年代末出现在英国,60年代在美国广泛流行,而形成的一种国际性文化潮流。它不再以一种精英的态度排斥大众文化,而是把大众文化作为自己主要的艺术资源加以对待,是一种以被人轻视,被艺术鄙视的俗物为对象的艺术。它的旗号是:艺术不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应该等同于生活。“波普”(POP)一词,来自于英文词汇“大众化”(POPULAR),最初由英国评论家劳伦斯·阿洛威使用,,意思是通俗的、流行的,波普艺术Popular Art,是大众的艺术,也称通俗艺术、流行艺术。直译“POP.ART”意为“大众化艺术”,其实质是对大众文化的图像演绎。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报刊、等等构成大众文化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说是工业化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态度。波普艺术尝试新的材料、新的主题与新的形式,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造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伦敦的当代艺术学院一个自称为“独立派”的团体所进行的一系列围绕着大众文化的讨论中产生了日后的英国波普艺术运动。这个团体的成员是一群年轻的画家、评论家、建筑家和设计师,他们迷恋新型的城市大众文化,而且特别为美国的表现形式所吸引。美国的高度商业化,丰富的物质产品,自由的生活方式以及层出不穷的、以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通俗文化刺激和影响着英国人。1956年,“独立派”在怀特查佩尔艺术馆主办了“这是明天”的展览,其中处于入口部分的一幅由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作品——《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富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在一个现代的公寓里,一个健壮的大力士手上拿着一支似网球拍大的棒棒糖,糖纸上印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英文棒棒糖lollipop的字尾),又可以看作是表示“流行的、时髦的”单词(popular)的缩写;在他旁边的沙发上是一个手托丰乳的脱衣舞女,斜靠着呈现展示状;整个画面中充斥着现代化日用消费品如台式录音机、电视机、吸尘器以及影响着人们的广告、商标、传媒,人物在表情里显露出炫耀、自负和虚无的精神生活,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里面的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汉密尔顿竭力将他所生活的视觉世界里一切具有代表性的图像搬上画面,这幅画把美国大众文化的内涵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营造出一种专属于波普的通俗风格。1957年,他为波普艺术的风格作了著名的注解,认为“波普”应当具有以下这些方面的特征:通俗的(为广大观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可消费的(容易忘记的)、低廉的、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面向青年人的)、妙趣诙谐的Witty、性感的Sexy、诡秘狡诈的、有魅力的、大生意的。这些内容全面宣告波普时代的来临,为这种新艺术的发展建立起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它宣告着通俗文化的繁盛,预示着流行文化时代即将到来。

波普艺术的主要发展阶段虽然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但是在50年代新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的先驱R.劳森伯格和J.约翰斯等一些艺术家们就在进行着类似的艺术实验,他们主要在思考达达主义对艺术提出的疑问,如达达主义和达达精神领袖杜尚即主张消解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劳森伯格和约翰斯架起了由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之间的桥梁。他们思考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或流行艺术之间的不安定关系。劳森伯格在1955年至1959年创作的著名的实物结合《花体字母》,其主要构成是将一只山羊标本穿在一个废旧的轮胎中制作而成的,还包括一个绘画和拼贴的底盘,在底盘上用自由的笔触将这些材料因素统一起来的方式。推出了他所谓的“合成绘画”,在他称为“合成绘画”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废弃物的原料,“他一直保持着与周围的都市和技术社会的联系。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发现的意象拼结并非为他所独有,而是都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的现象。”②劳森伯格热衷于选取城市的废弃物为原材料修饰或者不加修饰地直接入画。各种废弃的物品粘贴固定在画布上组合成艺术家的作品,“劳森伯格并没有把他的联想跳跃(他自己的和他强加给观众的)仅仅局限于纯粹当代的和通俗的物体上。”③劳森伯格把一张真实世界的“床”带进了美术馆,但它同时也是一幅绘画作品。这件极富争议的作品更能够表达艺术家对艺术传统的反抗与叛逆。可以看到正如他所说的要在“艺术和生活的间隙当中进行创作。”艺术家试图缩小这一空间,并使艺术和生活最终合并成一体,彼此难以分离。“在此艺术家创作的不是某种脱离观众的或者封闭的东西,相反的,艺术家的创作使观众更向外开放,更了解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环境。”④约翰斯的作品不同于劳森伯格,他要求自己的画作保持精心修饰的模样,他采用一些极为平常的事物和形象作为作品的主题。这些形象有数字、靶子、地图、美国国旗等。他将人们最为熟悉的视觉形象处理得让人们无法再忽视它的存在,并且以次引导人们去重新发现形象的意义。正如劳森伯格所说的,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而他们所要做的正处在两者之间。拼贴、现成的废弃物与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视觉图像不加修饰地叠加在一起,波普精神就这样诞生了。

波普艺术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人感受到艺术就在你身边。也许我们可以说,由于波普艺术的出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在波普艺术中,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是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沃霍尔擅长从过量的宣传文化中捕捉到流行符号,并对其借用和再创造来传达信息和吸引观众。他的作品运用商用艺术工艺作为并置艺术和批量生产的方法。以重复母题元素为主要风格,相同的元素在平面上的不断重复排列会产生视觉上的拓展延伸,从平面到空间处处传达着一种突出大众趣味的共性特征。在题材上,沃霍尔广泛地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可口可乐瓶子、坎贝尔的汤罐头、布里罗的纸板箱等都带进了艺术,把原本高高在上的价值观念拉下来,使之与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在形式语言上,用机械复制的手法去表达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将丝网印刷技术(成本低廉的印刷技术)应用在传统的画布底上,与抽象绘画伟大的主观倾向直接发生冲突,重复构成是他独特的表现风格,运用商业丝网印刷取消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观念,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消灭艺术处理和个性的现象。靠印刷、复制和再生产出新颖但却是廉价的物品,他是在生产出各种工业制品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绘画。他试图通过这样的做法来消除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界限。沃霍尔本人对大众传媒的态度是积极的,他认为他所作的是为了作品利用并重复传媒,在他眼里传媒甚至就是一种艺术。宣称自己是一台机器“我以这种方式作画的原因是,我想变为一台机器,我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而且是像机器那样做,都是我想要做的。”⑥很显然,沃霍尔已经意识到,在一个大众传媒控制下的世界,人们已经被逐步塑造成一个个性与爱好有着惊人相似的群体,在这种社会状态之中,所谓的“自我”是一个岌岌可危甚至是虚幻的东西。正如他认为:“我觉得所有人都是一台机器,人与人是相似甚至相同的,因为你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而且是日复一日地做。至于‘创造’当然是个很美好的东西,但是现在已经很难说什么是创造什么不是创造,人们可以把我画的鞋的效果图叫创造,那么为什么我的这些艺术不是创造呢?人们不过是在复制各种东西而已,甚至艺术家也是如此。对于波普艺术家而言,他就是要解释出这个世界的复制性,他用复制的方法来解释这个不断重复的世界。”⑦“重复”和“挪用”作为安迪-沃霍尔的方法被他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张梦露的照片,一个可口可乐瓶子,还有诸如坎贝尔的汤罐头和布里罗的纸板箱,在内涵上,同时重复的图像突出了事物的单调行和平凡性,符合“短暂的”波普式趣味,观众无需对每一个图像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每一个都是对前者的重复。沃霍尔所做的是要消解艺术作为高雅象征的传统,打破了艺术和日常生活的隔阂,对事物的存在不再作价值区别,他要做的就是将现代艺术的商业化彻底展示给人们,作品不再是个性表现,而是体现广泛的人类生活,具有社会性和大众化特征。

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艺术形式与自然界的生命形式具有同构性,波普艺术用独到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当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背景下,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以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家通过广泛的艺术探索改变了世人评价世界、生活和艺术的方式,并以此证明生活和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艺术不再是少数人享用,而属于普通大众。

参考文献

① ④ ⑤ 《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8月版 [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 陈麦 译 P127 P103 P136

② ③ ⑥《西方当代美术——从抽象表现主义到超级写实主义》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英] 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 柴小刚 周庆荣 丁方 译 P52 P68


分析电视广告音乐的艺术特征
对唐卡艺术的研究综述
浅谈《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特色
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现状探析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谈
论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装饰艺术
现代舞台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
面料再设计在牛仔服装中的运用及艺术表现
论民族服饰品艺术特征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谈如何发挥艺术类教师在高校工会中的作用
谈高校校园艺术活动策划的目标定位
浅谈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动画与计算机艺术的发展分析
论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的现状与改革
浅谈数字媒体专业“技术与艺术”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