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高淑玲 字数:2723 点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的必要性,“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园主要的教育要素,是幼儿自主学习、积累直接经验、体验事物的最佳途径,这就对环境创设的实用性、科学性、美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环境;创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15-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的必要性,“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强调了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园主要的教育要素,是幼儿自主学习、积累直接经验、体验事物的最佳途径,这就对环境创设的实用性、科学性、美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否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幼儿园的环境究竟该如何创设呢?通过对多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了一些典型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1.空间布局不合理
(1)室内区域过于集中,动静活动相互干扰。部分幼儿园活动室很大,但缺乏合理规划。如:有的班级在走廊设置多个活动区,室内只有一两个甚至没有活动区,导致活动时走廊“人满为患”,影响效果。有的幼儿园将表演区与阅读区相邻设置,活动时表演区的幼儿声音和动作幅度都较大,影响了阅读区的幼儿专注阅读。部分幼儿园由于室内空间小,将表演区统一设置在走廊,游戏时相邻班级互相干扰。
(2)户外场地内容单调,物品摆放杂乱无序。户外活动场地的功能定位是多元的,要能满足幼儿健身运动的需要,让幼儿跑跑跳跳,锻炼身体;要能满足幼儿智力刺激的需要,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要能满足幼儿探索发现的需要,让幼儿有东西可玩;还要能满足幼儿美的享受和需要。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十分宽阔,但多设置塑胶操场、跑道等,偶见游泳池,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部分幼儿园为管理方便等原因,将体育器械及操作材料统一收纳,幼儿取放不方便。如:玩沙玩水的器械、户外体育器械的存放位置与相应活动场地距离远等。
建议:因地制宜,创设有利于幼儿活动的空间。
(1)合理分布活动区域。根据活动室的大小合理规划布局,将区域分布到班级的各个角落,注意动静分隔,避免互相干扰。如:将表演区移入相对独立的寝室休息区,将生活区等需要用水的区域与盥洗室相邻等。
(2)充分利用多维空间。尝试将展示空间由平面延伸到墙面甚至天花板,将操作空间由桌面拓展到墙面、地面甚至空中。如:表演区的服装,可以从较占空间的箱式或挂架存放改为挂在片状的格网上,既可作为隔断又利于幼儿选择取用。
(3)户外场地的拓展丰富。因地制宜,创建戏水池、沙地、水道、小山坡、树林、壕沟等综合体能训练区,支持幼儿的活动。如:种植一些小树苗或灌木丛,自然形成屏障,供幼儿捉迷藏、走迷宫、打野战等。
空间布局要留出流畅和安全的通道,避免教室里有活动死角。
2.主题氛围无凸显
此项问题主要出现在幼儿园的“功能室”创建上,“功能室”是幼儿园的大区角,满足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常创建的功能室有:建构室、音乐室、科学室、美工室等。功能室营造相应特质的浓厚氛围,更能激发幼儿以认真的态度来从事其中的活动,而不仅仅是参与操作。
功能室创建的突出问题是重材料投放,轻氛围营造。教师们在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上注意到科学性、适宜性以及可操作性,但忽略了活动氛围的营造。如:美工室和科学室的材料都较多,体积也较小,幼儿园常用篮子分类装好贴上标签,放入陈列柜,使得两个功能室看起来差别不大。
建议:凸显主题,注重把握活动室的氛围营造。
功能室注重特质氛围营造,使幼儿身临其境,对相关的活动产生一种“尊重”,从而认真、投入地去做,进而学会“认真投入地做事”。如:在进行美术室创建时,在墙面悬挂名画,桌面辅以艺术感浓厚的雕塑作品等,工具摆放也尽量参照画室风格,画纸卷插在纸架中,画笔插放在笔筒里,使幼儿进入美术室即有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感觉,投入、认真,兴致盎然。同样,进行舞蹈室创建时,墙面绘画舞者、音符等相关图样,铺设地毯、架设把杆,幼儿跳起舞来必然比空荡荡一间屋子有兴趣得多。
大量的低结构、开放性材料,让孩子们必须自己“动起来”,就能让这些材料站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3.作品展示无章法
多数幼儿园已不再用传统的方式将幼儿作品成片张贴,而是在环境创设时减少了教师制作的比例,尝试大量使用幼儿的作品,表现为制作精美的成人作品少了,稚拙可爱的幼儿作品多了,但在展示幼儿作品时却没有主题、杂乱、无美感。
建议:架构框架,给幼儿充分的展示空间。
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架构框架上,设置各种展示墙、展示板、展示架等,协助幼儿艺术地展现自己的作品。
4.环创观感不统一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老幼儿园,常见的情况是:班级前任老师美工较强,在活动室的环境创建中个人风格突出,作品比较美观耐用,接班的老师出于多种考虑,保留了一些内容,几年下来,风格逐渐淡化,出现较混乱的场景。
建议:材、艺并举,实现环创观感上的统一。
幼儿园环境创设依托各种材料、也依靠老师和小朋友的双双巧手,只要合理利用材料,充分发挥优势,就能创建出有特色的班级环境,主要有以下方法:
(1)一种内容多种表现形式,打破千篇一律的沉闷感。
(2)相对一致的表现手法,实现形式的统一。在环境创设中,主题墙等单幅版面适合相对一致的表现手法,教师可充分展示个人特长。有的教师擅长绘画,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勾勒框架,有的擅长折纸,可引导幼儿用折纸作品呈现主体,有的擅长手工,可以和幼儿一起剪剪贴贴丰富内容。
(3)一种材质表现多个内容,实现观感上的统一。教师们常常会收集到很多同类型的废旧材料,把它们利用起来经济又特色。
总之,在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要注意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规划,做到和谐美观,活动区的设置要注重均衡及参与性,适合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使幼儿园环境真正地对幼儿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指南》.
[2]《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3]《幼儿园环境差创设与美术课程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