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战后日本环境治理史研究

作者:杨美姣 字数:2761  点击:

摘 要:作为我们近邦的日本,曾经在战后爆发了重大的环境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日本逐渐重视环境问题。经过战后四个阶段的环境治理史的变迁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对60年来的环境认识逐渐深化,现在俨然已成为“环保大国”。日本的环境政策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日本;环境政策;环保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走向公众视野。人们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生活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威胁自然的生态和人类的生存。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成为政府、企业乃至关注的焦点。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其环境问题在60年代十分突出,但在日本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环境恶化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本文将考察二战后日本环境治理的历史变迁,以为中国的环境治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1 日本环境问题成因的历史考察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诸多小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国内自然资源严重匮乏,使得国内市场狭小,其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战后十年,日本为了走出战争失败的阴影,大力发展经济,终于一跃成为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日本国内发生了大规模的产业公害,陆地上森林资源、生物资源遭到破坏,海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环境问题成为当时日本社会的突出问题。日本之所以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本政府在战后过渡重视重工业。能够产生环境污染的钢铁、纸浆、电力、煤炭等行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当时日本环境的自然承受力。战后,日本政府为了迅速提高经济实力,对纺织工业、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实行重点扶持。这些行业无一不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悬浮物等气体污染物。在污染环境的同时,日本却无暇估计整顿环境问题,致使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第二,由于日本面积狭小,其重工业集中在少数重点城市之中,使得生产、消费活动分布集中,加重了环境问题的发生。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水资源使日本把重工业工厂大多建设在沿海地区,水污染成为日本社会最为严重的问题。大规模的产业活动使得自然环境无法消耗污染问题,各种传染病泛滥,海生动物遭到严重威胁。

第三,日本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对社会福利事业关心程度较低,把环境只是看做附属政策的对象。虽然战后日本政府颁布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只是孤立的看待环境问题,没有把环境放在关于国计民生的战略地位上看待,这样环境法律就容易流于形式,最后变成一纸空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这样就会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环境问题一直得不到治理,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发展瓶颈,就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2 日本环境治理措施的演变

2.1 从1945年到1960年,日本尚不关心环境问题

战后经济发展的开始阶段,日本社会陷入战争失败的阴影之中,想要摆脱社会中弥漫的颓废情绪,于是制定各种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同时认为经济发展不会带来环境问题,于是盲目发展重工业,对于将要产生的环境问题没有预见性。因此日本政府与社会没有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各项防治措施也没有列入考虑范围内。随之导致在60年达中期的日本环境问题的大爆发。

2.2 从1960年到1975年,日本爆发了重大的环境问题,政府制定一系列整顿措施

由于缺乏环境危害的预见性,当环境问题大规模爆发时,尤其是水俣病和骨痛病的出现使得日本社会陷入了恐慌。但日本针对环境问题制定了一些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日本政府和社会达成共识,不计经济代价,牺牲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去治理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措施。首先是日本民众的环保意识开始增强,媒体大量报道关于环境的报道,环境问题日益走入人民视野。其次,日本成立日本环境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去治理环境问题。由于重点污染地和污染行业突出,日本下决心重点治理这些地方和行业,对于其他污染较轻的行业无暇顾及。同时,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为治理污染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日本政府甚至赋权给地方政府,,使得地方具有较大积极性去治理污染。从60年代末开始,日本国会制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环境法律法规,“以法治污”成为整个阶段日本治理环境问题最为显著的特点。比如日本环境厅发布的《环境白皮书》显示,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案件在60年代几乎为零,但进入70年代已高达6万件。治理环境的费用在国家预算中从1.1%上升到了2.5%,增长了一倍多。

2.3 从1976年到1990年,是日本重新规划产业结构,系统治理环境污染阶段

前一阶段日本为了治理重点行业的污染,牺牲了民众的国民生活质量。经过十多年的重点治理,日本环境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为了更好的治理环境,同时也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日本在这一阶段提出了全面的治理环境问题的目标。对生态、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统一规划将。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实施双管齐下的措施。

首先,日本政府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个制度重在对全国的环境问题进行监控,评价各地环境治理水平和效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地方性环境污染治理指导,这样就把环境污染问题纳入到统一的评价体系之中。其次,明确提出环境权。这是日本环境法律的深化,使得环境治理得到明确的法律保护,任何针对环境的问题都具有了法律支撑。再次,将环境确认为公共管托财产,国家和地方团地对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推卸的保护、治理责任。这样一来,就使环境具体化到了地方公共团体,将责任明确到了个人以及团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最后,日本政府在认真整合全国环境治理资源的同时,开展各部门协调治理。由于在不同行政机关之间进行协调,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从而取得了治理污染的重要经验。

2.4 从1900年至今,日本开始谋求环境外交,争取国家的环保主权,这是日本环保事业走向世界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日本把争夺国家环保主导权作为国内环境政策的重要内容。由于几十年来治理污染的宝贵经验,日本无疑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也向我们显示出,环境治理并非一国的事情,而是要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在日本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积极推动企业介入环境治理中来。由于日本企业在国内国外的重要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会给环境治理带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二是重视环境外交。积极参加国际上有关环境的立法活动,重视国际合作。

通过对日本环境治理史的研究,可以发现环境治理应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多借鉴他国经验,使得我国的环境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M].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1922.232页


品味电影《七武士》中的日本武家文化与民族精神
日本料理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变迁
浅谈日本文化禁忌
日本防灾计划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