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探索

作者:王益 字数:2799  点击:

摘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阅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高效的群文阅读也是一大难题。本文选择了送别诗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而激发孩子语言表达兴趣、通过送别诗的阅读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相应的思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实现送别诗为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送别诗;群文阅读;核心素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00-01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人文素养。近来语文界方兴未艾的群文阅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革新。一单元为主题组织起来的古诗词群文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且能在朗诵、比较、品味中,让学生发展自己的观点,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并进行多方面的语言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基本的语文核心素养。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方法,精心设计课题,就能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古诗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学生就更加的喜欢语文的学习。那么,怎样进行以单元为背景主题的古诗词群文阅读呢?现在,笔者便从组织“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谈起。

1.基于古诗词群文阅读目标的选文

阅读群文阅读,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

本文中的组诗教学,是选择多篇与阅读主题紧密相关的古诗组成的“文本群落”,其选文的方向与单元目标相吻合,并在此基础上,从意境、形式、情感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有效的选文。

例:我们选择阅读的主题是“真诚”,教材中已收录了《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两首诗都诠释了“真诚”这一主题的内涵,但写作角度截然不同:第一首重在对朋友倾诉自己的高风亮节,第二首重在抒发真诚的惜别之情。于是,在精心筛选后,我挑选了《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元二使安西》三首诗与之前两首形成所要阅读的群文。这五首诗,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真诚”这一主题,却又有所不同:《赠汪伦》以歌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以话送别,《送元二使安西》以酒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目送别。这样的选择,在诵读古诗、感受内涵中形成语感,并在涵泳中滋养;这样的安排,是有价值的,是符合组文阅读特点的。

2.基于古诗词群文阅读特点的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本质上属于“比较阅读”,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文因素加以比较、分析、归纳,辨别出被比较因素的共同点和相异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基于这一特点,古诗群文阅读的策略应该是:突出重点,扶放结合;比较阅读,领略异同。其教学流程大致为:激趣导入,揭示主题;以诗带诗,以诗拓诗;比较阅读,领略异同;熟读成诵,形成积累。

以下是“送别诗”群文阅读的教学课例:

2.1 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听着歌,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在古诗中也有很多描写送别的,我们把这一题材的古诗称为“送别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送别诗,用心聆听古人离别时刻的真挚情感。

2.2 以诗带诗,以诗拓诗

(1)出示学过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复习体会情感。

(2)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出示《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元二使安西》三首送别诗。

(3)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4)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离别之情。

2.3 比较阅读,领略异同

(1)大家读完之后,有没有发现这几首诗虽然都是送别诗,可是他们送别时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

(2)理解并提炼几首送别时的不同之处。板书:以歌送别以话送别。

以酒送别以目送别

2.4 熟读成诵,形成积累

(1)同样是送别诗,但由于送别者的心情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我们朗读的时候也要认真体会。

(2)四人小组合作朗诵。

3.基于古诗词群文阅读特点的素养提升

古诗群文教学中怎样提升核心素养呢?通过课例给了我们以下启发:

3.1 要在通读中丰富语言的积累

同一类别的诗由于诗人的经历、性格不同,表达的思想境界不一样,语言的特点也不一样。群文阅读中,就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结合资料的辅助,加之人情入境的想象,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读,倾听语言的心跳,感受语言的力量,从面丰富语言的积累。

3.2 要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老师要避免逐字逐句的精准解释,更多的要运用音乐、图片、资料创设情境通过品味关键词、放飞想象力、了解诗词背景、换位体验等策略,在大量的群文对比阅读中,感悟不同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在量的冲击中更有触动、更有感情。作为阅读者的学生,要在比较阅读中提高语言的学习能力。古诗的群文阅读,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比较阅读、方法迁移,掌握诗词的学习方法,丰富诗词的文化内涵,实现诗词教学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3.3 要在主题中提升人文的素养

古诗阅读的群文阅读是基于单元主题目标而进行的,因此,在古诗词的群文阅读中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培养,还要找准所选的古诗群文的人文特点,使之与单元主题相融合。推动学生在古诗群文阅读后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从而使课堂上的古诗群文阅读助力单元主题,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所论,只是风毛麟角,而以单元为主题组织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还有许多更科学、更有效的做法。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就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地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4.结语

基于送别诗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教师、学校来说到底改变了什么?对于学生来说,群文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学生多种的学习实践,经历了前置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学习更加自主了;对于教师来说,群文阅读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更加站在大语文的角度,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并成为开发与设计语文拓展性课程的主人;对于学校来说,群文阅读形成了课堂特色,构建了完整的的选文体系,在语文教学领域用群文阅读方式构建新课堂,在区域形成了良好的影响。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大力改革与实践,期待会有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鸿飞.“1+N”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2014(11).

[3]蒋军晶.表达策略思考——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J].教学月刊,2015.

[4]杨向东.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郭晨[J].人民教育,2015.2 0.

[5]蒋碧艳梁红京.学习评价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推荐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基于现代电磁场理论研究
基于Camtasia Studio的信息技术类微课的制作
民族文化素养在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
基于EOP模式的高职英语教改研究概述
古诗品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的探索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风险控制的创业板市场研究
基于JAVA的动态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相关研究
美、英、日、朝四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信息交流视角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书画产品机械革新的传统文化促进措施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