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传承论与发展论
作者:张晋伟 字数:2480 点击: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发展到历史的今天,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的特有的魅力和不朽的灵魂。翻开历史一页页的篇章,从武术的起源到发展,传统武术无不经受着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洗礼。历代王朝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限制,但这也从未阻档住传统武术发展的脚步。而到今天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崎形,本文是作者以前辈的观点和作者对武术的认知,以及对武术传承与发展进行论证。
关键词:武术价值;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7-0294-01
1.武术作用与价值
①人类为之生存与野兽的殊死搏斗;②运用于战争;③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陶冶情操,防身技击;④武术是人与人之间生活情感的交接点,是人生社交艺术的阶梯;⑤武术更加是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体思想。武术与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等巧妙的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2.武术的近代发展史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始步入太平盛世。因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的稳定和法制的健全,所以对于武术技击也就相对淡化了。由于此因,习练武术多以套路为主,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很少有推手或技击比赛。在此期间国家武术协会,对武术进行了拳架套路的统一,传统武术变成了竞技项目。此后,民间习武爱好者大多以活动筋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陶冶情操为主旨,能够实战的前辈少之又少,武术在此之后基本成为了高难美的武术套路。武术向艺术方向发展,武术文化出现了异化。那么武术发展到今天还可称之为武术么?那我们又该如何给“武术”下定义呢?武术的核心为技击,而今天我们的发展背离了武术技击的宗旨,把武术的核心弃之,取其形,失其意,又怎么能称为武术呢?
3.武术的畸形异化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全国大规模的发掘和整理。使武林前辈看到武术传承的微弱光环,如若不然传统文明将永远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武术的发展却与历史中传统武术的发展大相径庭,武术的实战部分已经开发为现代的散打搏击,经过试点研究,向全国开始推行散打比赛。在此后,散打搏击成为中国武术实战的标志,那么“散打搏击”就能够全面反应传统武术的技击么?很显然不能。至此武术被一分为二,武术套路和散打搏击,武术套路不在是稳扎稳打的武术功法,技法多数也不是传统武术中的搏击艺术,失去了武术的本质涵义。
4.武术传承与发展新观点
于2018年三月十八日与张沛林老师做谈,学习和了解到现阶段传统武术的“双轨”发展的畸形以及传承与发展的论点。武术的核心是育人、技击,强身健体。而今天武术的出现了“双轨”发展趋势,就是武术套路和技击完全分列出来,以两条并行轨道向前发展,两者之间联系不是很大,严谨的说这两项目不属同一项运动。武术套路开始追求的是高难美;而散打搏击又是以纯粹的格斗,以综合素质速度、柔韧、耐力、力量为主体;二者在项群虽属技能主导类划分,但二者性质不同,武术套路属于表现性中的高难美,而散打搏击属于对抗性中的格斗类。这样最终的背离了武术的核心技击,脱离技击的套路又怎么能称之为武术呢?
那么我们对武术以后的发展又该怎么做呢?我想如果传统武术趋向于“双轨”的方式发展下去,传统武术也将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我想这不是我们每一位传统武术爱好者所想看到的悲剧。作为传统武术的继承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去做!就是提高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不要再去认为练几套武术功法,就可以去技击,这样的理解不正确的。武术功法套路是技击之母本,练习功法是在技击中能够阴阳互变、灵活运用、举一反三、随机应变,通常应用于技击战术变化之中,使搏击运用得心应手、收放自如。要想运用功法套路中的技法去搏击,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功法的准确性,再就是两人通过拳打脚踢、贴身摔拿等训练方法来提高武术的技击能力。由“双轨”变为“单轨”发展状态,只有这样,才不能够失去武术的核心的思想“技击”。我想:“武术健体与技击的单轨一体化是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不变的定律,也是光大武术的最终归宿”。
张沛林老师除此提出“双轨”向“单轨”转变的论点之外,其重中之重论传统武术的未来的走向发展和实践论。
5.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实践论
对于武术的发展论和实践论,张师提出一大胆而又让吾憧憬的实践论。张师曰:“武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不脱离功法套路和散手技击单轨化前提下,将传统武术推向擂台赛”。吾惑曰:“那该怎么做才能将其发展和推广,而现在的多数青年不能够了解和认识到传统武术”。张师成竹在胸曰:“现在武术的发展的双轨化,第一轨、武术套路发展以高难美去展现,已失去武术的核心内容。第二轨、散打搏击过于追求对抗较为直接、血腥和刺激,与养身健体又脱离,那么如何才能受到更多武术爱好者的追捧和练习,而且又能提高运动员练武积极性和促进功法、技法的进步。就需要设擂台和奖项,让参赛的武术运动员在擂台散手技击比赛之前,双方运动员登上擂台,进行表演两分钟自己练习的武术功法套路。此后,再进行正式的擂台散手技击对抗。这样,武术既在在舞台上尽显了功法的结构美、刚柔美、造型美和神韵美,又展现了武术技击的技艺美、变化美和劲力美。这让观众一看,既有功法表演美又有技击的艺术美,既没脱离武术功法,又没脱离武术之核心。有何理由不让观众赏心悦目;又有何理由不让众多武术爱好者去追捧;又会有哪一位传统武术运动员,不去下功夫练习武术功法和技击的艺术呢”?张师这一论,让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顿时让晚辈豁然开朗,甚为欣喜。晚辈犹如从迷茫的而又漆黑的夜路中,找到那指路的的明灯。让晚辈在整理和传承武术的道路上增加了信心和勇气,也能够让不才的后生为传统武术的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6.结语
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是古老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力量和灵魂支柱。吾也真切的希望,传统武术也能够在我们这代后生身上传承和发扬光大。让后来的我们,继中华文明之美德,习传统文化之奥秘,扬中华武术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