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响及建议
作者:李亚萍 字数:2223 点击: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幼儿教育发生了较大变化。幼儿时期的教育可以影响到幼儿的一生,对其将来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其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出几点针对性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5-0004-01
幼儿教育主要是指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石,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故而需要师长的细心或者是专业引导。纵观现在的幼儿教育,我们不难发现纷繁芜杂的表象下边,渗透着浓厚的小学化色彩。
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及主要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参照小学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引入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为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写字、识字、珠心算等;忽视幼儿的兴趣培养和情感教育,以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课表和作息时间完全参照小学的教学安排;日常的操作规范也同小学生完全相同。
2.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影晌
(1)扼杀儿童天性。游戏作为幼儿时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感兴趣也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幼儿教师往往都会忽视这一教学模式,用“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使幼儿失去了在游戏中获取知识的机会,致使幼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遭到扼杀,对学习失去兴趣。
(2)浪费教育资源。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知识技能接受能力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每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应大不相同且各具特色。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天性,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坚持在幼儿园中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只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幼儿在步入小学后会对重复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错位的教育模式对儿童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不利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发展。过早加入小学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不仅给幼儿教师造成了一定的教学负担,而且致使幼儿课程变得杂乱无章,失去原有的条理性。小学课程的硬性加入,违背了幼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外,幼儿教师不具备小学教育的专业素养,很多教授内容都有所偏差,幼儿在接受错误知识后很难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纠正,这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4)违背新时期人才建设的要求。新时期的人才是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具备创新意识、能快速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高素质人才。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无疑是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建立,很难培养出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3.几点建议
相较于国外提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儿好”、“培养孩子兴趣”等教育观念而言,中国式的幼儿教育更多的是凸显小学化的特点,结果造成了诸多的消极影响。为此,针对这种不乐观现象,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3.1 改变家长的错误理念
在当前阶段幼儿教育小学化中,家长的错误理念也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对家长错误的理念进行改变,教育部门可以开通相应的讲座来对家长进行教育,用现实中的实例来证明其理念的错误,使其了解孩子在幼儿阶段就接受小学内容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之后的继续教育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在孩子进行课外兴趣辅导时,不能以家长的意愿为主,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长以及喜好来选择,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课外辅导的作用有效体现出来。
3.2 幼师需巩固专业知识,了解幼儿心理需求,正确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幼师就是幼儿最先接触到当之无愧的第二任。幼师当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熟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时刻关注幼儿需求,对幼儿的学习做正确的引导,使幼儿能在快乐中享受学习,而非被逼无奈的接受。针对小学化教育,幼儿教师当明确这种教育对幼儿确是不可用的、不科学的,予以坚决抵制。
3.3 加强幼儿教学质量督导
其一,在幼儿园办学时,各级教育系统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规定,不按要求办学的幼儿园不允许招收,阻止幼儿园招生时出现不好的竞争现象,从根本上避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其二,还要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进行管理,将其中的小学部分内容进行清除。其三,相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幼儿园进行检查,将不合格的幼儿园进行查封整改,使孩子在幼儿阶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其四,引导幼儿园避免急功近利思想,要慢慢推进,使之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非但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
因此,在当前阶段中,就要通过广泛宣传来改变家长的错误理念,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心理需求并正确引导,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学质量的督导,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刘炎:学前教育原理[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秦秀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