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高校双语教学中CLIL法的运用探析

作者:崔文芳 字数:3499  点击:

摘要:CLIL法,又称语言与内容融合式学习,是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双语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双语教学中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的割裂问题。本文旨在探索CLIL教学法运用对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意义,同时对CLIL法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分阶段运用进行尝试。

关键词:双语教学;CLIL;语言学习;学科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256-02

为了应对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要求高校本科教育开展双语教学,积极推动外语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使用,尤其是在国家急需发展的专业领域内开展双语教学。为此,各大高校针对双语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科学研究。

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作为教学载体语言的外语,对于学习者来讲本来就需要不断重复才能理解,再加上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抽象性,双语教学就存在双重学习的困难。相较于纯母语授课,双语教学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了能够在双语教学中既满足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又能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本文试图基于欧洲地区所流行的CLIL教学法,实现专业学科内容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有效融合的新突破。

1.CLIL教学法的内涵

CLIL教学法,又被称内容和语言融合式教学法(Content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是由芬兰的David Marsh提出。该教学方法主张利用外语来学习和教授有一定学科性的专门知识,在教学中促使语言学习和其他科目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促进知识学习和语言提高的双赢,从而得到教学经验的价值和质量的同时提高。与传统的教学法中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的极易割裂孤立相比,CLIL教学法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CLIL教学法开始运用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经过使用国家的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实现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双重提高[1]。

4Cs框架(Content,Communication,Cognition,Cultures)是CLIL的核心部分,该框架能够提高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质量,从而有助于在CLIL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实现和教学评价。其中,内容(content)表示课程内容来自于学科与语言两个方面;交际(communication),要求创设一个由内容驱动的有意义的和互动的语言交际环境,从而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来促进语言发展的提高;认知(cognition),要求在知识获取和运用的任务认知中,学生的思维技能能够得到发展,学习质量得到提升;文化(cultures),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潜在的文化氛围,对文化更深层次的认同理解得到增进[2]。

2.双语教学中使用CLIL教学法的意义

2.1 培养国家发展迫切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和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对能熟练掌握语言并有效融合相关文化和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地迫切。普通本科高校正逐渐向应用型转型,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也被确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体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发展社会经济和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迫切要求对各种类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实验课程进行资源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采用CLIL教学方法,可以将单纯的语言教育和单纯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专业+英语”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高素质复合型模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3]。

2.2 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

全球化已经是当今社会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使得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语言成为跨国交际必不可少的纽带。为实现“中国梦”,单纯的语言学习或是单纯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当代的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有必要通过较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内容和语言的有效融合。CLIL教学方法在双语课程中的运用,可以切实有效地将语言学习与专业发展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其用外语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专业知识交际的学习展需求。

2.3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提升双语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根据课堂的实际效果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找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满足学生的跨语言专业学习发展需求。过去的双语授课过程中,突出地存在着语言理解的障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教师“独角戏”式的授课中受到了挫伤,学生也就无法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能力。CLIL的基本教学理念就是,学习者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和落实好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良好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CLIL教学法的使用,打破了专业主讲教师过去的“独角戏”式的授课局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乃至师师互动。在双语教学中如果采用CLIL教学法,较为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经老师的设计引导,能够在学生的主动自觉的参与中转变为更为活跃的气氛。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了,教师也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质量也就能得到稳步提升。

3.CLIL教学法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依照CLIL的4Cs框架的设定,双语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将该教学法运用于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中。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教师应当以原版英文教材作和原著文献作为读本,让学生接触专业英文词汇。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熟悉专业英文表达。教师应当在课上课下利用原版英文教材和英文文献来增加对学生的语言输入,运用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的英文语感。这样不仅能够弥补非英语母语的本国师生的英语听说弱项,还能够在原汁原味的英文中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内容的理解。

通过课上课下英文教材和文献的语言输入,学生能够接触到专业英文词汇,进而逐步积累出学科跨语言学习的关键词语,掌握其涵义和使用方法,为下一阶段的更有意义的模仿性的非母语语言表达奠定基础。本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的达成,光靠课堂时间的语言输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在课后安排学生于都相关的中文背景知识和英文文献,避免学生的语言水平对学科知识掌握的负面影响。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教师应当安排一些容易操控的练习,让学生尝试性地模仿学科知识的英文表达,增强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意识,提升其英语思维习惯。这一阶段的重点内容就是安排学生练习学科知识的英文表达,教师讲授了学科知识表达需要使用的专业英语词汇后,要求学生复述已经学过的学科知识的英语表达。

第三阶段——自由表达阶段:由教师创设真实的课堂情景,通过有意义的会话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英语表达的实际运用,来实现学科知识与语言知识的双重融合。课堂情景的创设对于该阶段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适当的课堂情景可以促进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思维技能的提升。教师应当根据所讲授的学科内容的专业特点,创设一个由学科内容驱动的容易实现的语言交流环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推动分析、综合、推断等思维技能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其中运用学科内容的英文表达,来实现语言和学科内容融合式的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4.结语

总之,CLIL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的割裂问题,4Cs框架很好地指导了我国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但是由于CLIL教学方法的效果也会受到具体的学科内容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双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应当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的渐进特征,创设出适合的能够实现的CLIL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严明.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M].哈尔滨:和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150-152,184.

[2]王冠.欧洲国家近五年内容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研究视角及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178-179.

[3]韩红梅.CBI理念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77.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的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方略
关于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析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
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选择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成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探析
关于高校自主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