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作者:熊莹瑛 字数:2437 点击: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有效学习方法。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切实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会学生探究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见解,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122-01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这是一种广泛的学习方法。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反映学生的主观地位,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得到有效锻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小学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创设情景教学,提供探究式学习的平台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创建问题情景,使其有目的性,并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利用问题情景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机和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充分把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盛夏时节,大自然充满朝气,我们最想做什么呢?此时很多学生就积极回答:“夏令营”。那么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的回答做出问题调整,老师继续发问:“下次有时间我们班集体去夏令营,如果交给你来组织,遇到以下问题你们如何解决?”“如果我们安排坐车去,现有大巴和中巴两种选择,大巴限坐40人,一辆1200元,而中巴限坐20人,然而每辆车只需500元,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学们的回答肯定应有尽有,有人说选大巴,因为大巴人多,在一起热闹。也有人说选中巴,可以多选几辆车,便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说出自己的观点。课堂学习氛围肯定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
2.引导学生独立探究
所谓的独立探究是让每个学生自由地探索和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和重新创造相关的数学知识。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学生基于原始知识和经验,处理和理解新知识信息,从而构建新知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也无法取代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①你打算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②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③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你的猜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作出各种猜想,并进行验证。
3.合作交流,体验乐趣
交流和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一种表达形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的空间。为此,教师应致力于营造各种有利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有与同龄人一起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同时,通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互相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首先出示一个圆桌问:这是一个圆桌,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会。那么猜测一下它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有的说是直径,有的说是半径,说法不一。学生们此时兴趣盎然,我此时趁热打铁“想不想自己动手拼一拼,验证一下到底与谁有关?”小组合作完成。充分放手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领悟,平面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二人合作,也有三人或四人合作;大家忙而不乱。几分钟后,大家进行汇总、反馈和交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融于自己的小组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探索中享受学习之悦、攀登之趣、体验之乐、创造之美。
4.实践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全面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和提高应用意识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还侧重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间题的实践。这里的实际应用不是练习题的技巧练习,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设计一些开放的题目。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圆面积S=πr2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示,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径或半径”等好多办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5.结语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积极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指导。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探索和愿意探索数学,并确保数学探究课堂教学的持续开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潜力,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吴慧伶.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数学教学.2009(4).139.
[2]孟繁微.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赤子.2014(2).257.
[3]梁爱雪.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3(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