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注重语感的培养,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王磊 字数:2396  点击:

摘要:语感就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检查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语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123-01

1.加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前提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汉语的意蕴深刻,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繁琐的分析很难帮助学生达到此种境界,而读却是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中国古代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之心,然后,可有的你。”清代作家姚鼐说:“大抵文字须熟练乃妙,熟则利病自明。”由此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想象朗读,人情入境。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通过认真的阅读,能使学生感受语言的活动,发展到新思维能力。其次,要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课文中描写的艺术形象,产生内心现象,才会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中达到与作者共鸣。一般课文凡有插图插图的,阅读时就应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把语句的意思变成活的形象。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表情朗读,体验情感。表情朗读能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深化认识。如《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教学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

2.揣摩品味是培养语感的关键

(1)语句比较。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预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显示曾经说过:“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一篇优秀文章人物形象的确定,作品意境的深邃,景物描写的形象都源自文字表达的贴切形象,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修辞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学生只有对语言知识、语言形象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语言能力的获得更加牢固,语文能力的形成也会更加迅速而有效。如《夹竹桃》中有这样一句:“……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学生联系句意,说“袭”是“飘”的意思。这时,可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袭”而不用“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结果:因为夹竹桃的花朵很多,香味非常浓烈,所以用“飘”达不到这样强烈的效果。这样,抓关键词句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巨匠心,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运用想象。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3)联系生活。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

3.积累语言是培养语感的保证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漫漫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漫漫摸到文章的调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熟读成诵,广泛阅读,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读出其中的韵味、体验其中的美妙,直至背诵。通过背诵,学生就能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4.各抒已见是培养语感的实践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语感,不能强加,必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积累,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申漫慢养成,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引是必要的,但由于学生情况各异,同读一篇文章,理解有深浅,感受不相同,所以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促进思维发展。有的说,夜晚,昏暗的树林里有风吹草动的感觉;有的说,树林里黑糊糊的,月光透不进去,一阵风飒飒吹来,草叶颤动,发出.…的声音.…通过交流,大家感受愈来愈深。有的说,五个字写到了林、草、风,还有林中暗淡的光线,风吹草动的状态,多么丰富的内容啊!有的说,这里的“惊”字用得最好,把树林里突然发现有猛虎的紧张气氛写出来了。这样的交流,学生从看似简单的语言中,理解了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了古诗语言的凝炼。

5.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项急待加强的进行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真正读中理解,读中品悟,读中鉴赏,读中体验情感。

参考文献:

[1]杨斌.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6(02).

[2]韩琴.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6(06).


关于网络就医现存问题的调查研究
对我国医保基金结余现状的思考
论遗嘱自由的限制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肯定列举模式的存废
浅析植物人终止医疗救治的法律规制
浅谈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
关于加强城建档案法制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
商会在商事纠纷解决中的功能分析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的路径分析
发挥档案在诉讼案件中的重要书证作用
国际环境正义的法理学探究
探析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及其意义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儒家伦理视野下的“亲亲相隐”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