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作者:李红容 字数:2454 点击: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这里的强乃少年的身体之强,少年的精神面貌之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辅导班,严重压榨了孩子锻炼体魄,强身健体的时间。因此,小学生的体育课成为了广大同学少有的锻炼体魄的时间,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培养与疏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培养与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92-01
引言: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因此在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观念的灌输,有助于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重要价值观。但是如何来培养与疏导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正是当前的小学生体育教育所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所谓兴趣,从哲学观点来看,兴趣的定义是“人的经验、经历、成长的环境、个人的生理等等一起决定了人的兴趣。”,那么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是否重视培养和疏导学生的兴趣就决定了学生在小学时期的所有经历。本文将结合自身的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培养与疏导学生兴趣。
1.当前教育大环境中体育学科面临的问题
义务教育体现的是国家意志,该意志希望通过义务教育完善学生的各项指标,现在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德”“智”“体”三种指标中,“体”这一重任就主要靠体育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则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小学生获得广泛的体育爱好,培养团队与竞争意识。然而依然有一下两大问题困扰着现行体育教学。
1.1 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
当前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历经几代人摸索出来的,已经形成了职业化,现行的教学流程普遍是体育老师先进性理论讲解,然后亲自向学生操作与示范,最后让学生自己去练习项目。在这里,我并不是质疑当前普遍教学方法的问题,它有可取之处,如果学生能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的步伐练习下去,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单调的练习并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和疏导了。套路教学虽然能减轻教学工作者的压力,但是长期的套路教学会消磨学生对体育课的激情,也会消磨教师自己的教学激情,要知道可怕的不是未知,而是每一天地重复同一件事。因此千篇一律不适合培养与疏导。
1.2 框架式的教学主导遏制学生的兴趣发展
有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每天日复一日地工作着,虽然面临的学生不同,但是教学内容大体相同,很难保证他们拥有最初的教学激情,没有教学激情的教师,每天框架式的教学主导着学生的学习环境,根本就不能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本应有的兴趣,更不用说对其兴趣进行培养和疏导了。比如,大部分男生可能会对足球运动产生兴趣,但是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这节课只能进行体操的学习,大部分女生对跳绳感兴趣,但是在教学计划中这节课只能进行篮球基本动作的练习。作为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安排,导致小学生对整节的体育锻炼产生抵触心理,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课的沮丧,懊恼,甚至不想上体育课的心理。小学生在被关在教室一整天之后引来的体育课是自己不喜欢的体育运动,这种落差心理很容易将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打击得分厘不剩。
2.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疏导小学生的抵触心理
2.1 把握小学生心理特性精确制导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成天跟打交道的人,知己知彼是必然要掌握的教师技能,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至少能做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性,精确制导自己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环节,从根源上解决套路教学模式降低的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小学生是一个很神奇的群体,他们认真好学,对所有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对所有的未知的体育项目都有尝试的兴趣,但是他们又情感丰富,活泼好动,这就导致他们在熟悉一项体育运动后很快就不再对其感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只有及时掌握这些小学生的心理特性,才能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体育兴趣,疏导小学生的心理。比如男生喜欢对抗,就应该多安排对抗性稍微强一点的比赛作为每场课的内容,女生喜欢协作,可以安排团体跳绳等教学内容。
2.2 少一点套路教学,多一点创新实践
之前已经阐述了,教学模式单调是小学生对体育降低兴趣的主要诱因,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教学模式单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进行适当的创新实践。当下最流行的教学理念就是“寓教于乐”,要寓教于乐,就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性之后,制定小学生能接受的有趣的体育活动。比如当下流行的撕名牌游戏,通过在教师监督下的追逐中完成撕毁对手背部的名牌,来达到锻炼学生的跑步耐力,灵敏能力。除了创新的游戏设计,还可以设计配套的竞技活动,一套完整的竞技活动赛程,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激情,比如模仿NBA的篮球模式,布局整个学期为一个赛季,精确设计每节课的细节和时间,不用一节课就比出冠军,要知道以整个学期为赛季的布局,最后冠军的归属,都会让学生们领会到体育竟技的魅力,由于有了竞技目标,就不会对该体育项目丧失兴趣,进而产生出对体育课的期待,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也就有迹可谈了。所以并不是套路不可用,而是套路要用在教师打破常规后的设计上。
3.结语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感悟,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带领学生们领略他们未来将要经历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正确的锻炼观念,纵然生活荏苒,他们也能砥砺前行,这就是培养与疏导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俊山.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6):83-84.
[2]刘彬.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神州,2017(4):243-243.
[3]张宏臣.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2016(12):138-138.
[4]孙永珠.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读写算:教师版,2017(46):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