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作者:刘丽萍 字数:2052 点击:
摘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当中,以往主要为教师板书对写作进行讲解,由于内容、形式枯燥导致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制约到学生写作能力。而当前伴随着互联网+迅速普及,为写作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写作能力。因此,本文对互联网十环境下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养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89-01
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亦成为教学主要发展趋势。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重要内容,不仅不能远离互联网,反之需积极的融入互联网技术,为小学生写作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
1.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语文写作学习的优势
互联网十大环境下,为语文写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从写作素材积累、优秀作品欣赏等诸多环节均能够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相关网络资源长期处于互联网数据库当中,为学生反复观看、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互联网络能够完成一个主题多种写作模式、同一个事物不同角度分析,从而根据视角的差异完成对写作主题的审视。除此之外,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在教学当中只需一个终端即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交流互动,为写作训练提供名师专家讲解,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并且通过互联网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2.互联网十环境下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2.1 加强习作素材积累
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不但需要课本知识以及课外读物的积累,同时还需依托网络信息为学生写作素材储备提供更多的资源。在互联网当中信息种类极为丰富,并且查找便捷。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当中需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辨以及利用的能力,保证网络使用的科学性,做网络的主人,避免网络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信息虚假甄别,保证信息获取的合理性,同时科学的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拓展知识面的同时,通过对优质作文进行积累,为自身写作提供更的素材。
2.2 利用课内外有机结合方式开展写作训练
当前伴随着教学手段不断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身处于互联网大环境下进一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快速高学生写作能力,利用课文命题仿写形式,进一步打开学生写作大门。如,在学习《假如》后,通过让学生模仿,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并以假如进行自主命题,并开展写作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课本范例为依据,仿效课文结构写作,提升写作效率。同时,借助网络锁查找相关时事报道、热点内容融入到自己文章当中,从而可以为文章提供更多的色彩,并让学生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写作构思,增强写作水平。如在教学小学生写有关于春天景色时,可先给小学生播放一段与春天有关的视频录像,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并同时播放朱自清的《春》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教学片下,理解春天中的人文景观,并引导学生写作,让形象的记忆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抒发写作感受,以此来更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2.3 加强课后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写作质量,仅仅是依靠课上四十分钟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因此,需进一步创新写作训练模式,教师可依托于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为写作训练创造更的时间。在课堂完成写作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完成写作练习,并通过微信.QQ等网络聊天工具,为学生写作提供更的交流平台,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通过相关软件进行交流互动,对写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讨论并给予有效的解决。同时,教师可通过收集相关网站、图文资源、视频等搭建主题网站,从而为学生课后练习通过更的渠道,保证学生在课后练习当中能够自主构思,分析,最终完成写作,从而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需与互联网相互融合,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寻更加满足小学生特点的写作方法,不断提升学习写作水平。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培训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教师需各有正确的引导,保证学生在正确的运用互联网,将写作与互联网相互结合,保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涛.互联网视角下传统媒体新闻写作创新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16):134.
[2]陈燕才.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读写结合方法[J].语文天地,2017(35):56-57.
[3]郭鹏强.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2):67.
[4]顾金花.“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1):6.